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古有萬國來朝,今有出圈洛“young”。4月24日至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産品研發工作營一行人走進洛陽。
活動現場 攝影 宋建林
“往年在春節和三月之間會有一段旅遊淡季,但今年不一樣,接待的遊客一直都很多。”洛陽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研學部工作人員沈亞蘭介紹説,洛陽一直努力走在研發文旅産品的第一方陣,其中,最為出圈的還是漢服體驗。
“漢服的復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和重視。以前的人旅遊以打卡為主,偏向走馬觀花式旅遊,現在大家更看重精神追求,不僅要看景色,還要學文化。此外,漢服獨特的設計、工藝、顏色、圖案等方面的精細和考究,足以讓年輕人對蘊含在其中的中式美學産生極大的興趣和追求。”沈亞蘭認為,兼併包容的城市文化也是漢服體驗火爆的原因之一。
沉浸式國風情景劇《瑤光賦之神都夜宴》 攝影 宋建林
古時,河洛文化隨絲綢、瓷器傳播至西域各國,海運航道的興盛帶來了文明的交匯。如今,包容與開發的發展底色,再次讓洛陽煥發活力。
街道上、公園裏,四月洛陽城的暖陽將空氣中的牡丹花香散入春風,由恬淡煨至香濃。如今,洛陽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0余萬畝,有1100多個品種,牡丹遍佈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機關庭院和城郊園圃。
中國國花園裏的牡丹花 攝影 宋建林
牡丹瓷、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牡丹畫、牡丹餅、牡丹油......洛陽的能工匠人們依託牡丹花的藥用價值、美學價值、實用價值研發出了數量客觀的産品,吸引了省內外眾多消費者。
“如果帶著香港的中小學生們來洛陽研學,我會組織他們提前查閱武則天的歷史資料。我想這樣一來,香港的孩子們在很小的年紀就能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龍門石窟觀賞完盧舍那大佛的香港旅遊學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關錦智表示。
近年來,洛陽以其厚重歷史文化為脈絡,針對港澳青少年的特點和文化需求,在港澳青少年遊學洛陽系列活動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下一步,洛陽市將進一步豐富研學旅行産品,將研學旅行與親子教育結合,開發自然科普、人文涵養、勞動教育、紅色文化等題材的研學課程,推出優質研學類旅遊産品;強化研學遊管理、評價體系,加強研學遊人才培養,加快推動洛陽研學旅行産業騰飛。
成為“網紅城市”的洛陽絕非偶然。在洛陽,一幀一畫都浸潤著東方美學意蘊,一人一事都傳承著中國文化精神。(文 張雨晴 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