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堅定不移地發展特色産業,是讓農業強起來、農村富起來的秘訣。”日前,南陽市西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賈淑華表示,西峽規劃了10個特色突出的産業帶,著力打造10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在加速三産融合的同時,按照“一村一景”佈局,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升級和文旅品牌打造,不斷提升鄉村“顏值”,催生出了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麗風景。
特色産業夯實振興基礎
20世紀90年代,西峽縣大力發展獼猴桃、香菇、山茱萸等特色種植。經過30多年的發展,“菌果藥”已經成為全縣農業主導産業。該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4.5萬畝,年産量7萬噸,年産值6億元。
西峽群眾採摘獼猴桃 攝影 王小軍
西峽縣持續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特色産業發展模式,拉長産業鏈條,把8642戶脫貧戶、監測戶吸附在種植、加工、倉儲、購銷、流通服務等産業鏈上創業增收,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三大特色産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群眾收入的70%以上來自“菌果藥”産業。
丁河鎮簡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是西峽最早引種獼猴桃的區域之一。如今,該村獼猴桃林一望無際,不僅為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了基礎,也提升了鄉村“顏值”。
近幾年,簡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陸續開展土地流轉、改良,打造水肥一體、自動噴灌等高標準種植基地,獼猴桃産業迎來了又一輪升級。目前,簡村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2400畝,加上年産300萬袋的香菇基地,2022年實現人均純收入超過1.4萬元,村集體收入超過30萬元。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強縣富民的基石。西峽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攻堅行動計劃,緊緊抓住‘菌果藥’三大特色産業,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西峽縣委書記、縣長馬俊説。
宜居環境提升幸福指數
西峽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彰顯特色、循序漸進”原則,注重政策驅動、規劃先行,通過創建示範典型,以點帶片、連片成面,高起點佈局、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整治,集中力量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遊客在西峽縣田關鎮孫溝村遊玩 攝影 王小軍
西峽縣以網格為單位,採取“支部+黨員+網格”的形式,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網絡體系,統籌推進治理“六亂”、開展“六清”,聚焦戶廁改造、危房改造等領域,引導群眾樹立文明健康生活習慣,加強美化、亮化、綠化,不斷提升鄉村宜居度和群眾幸福感。
綠色發展助推農旅融合
丁河鎮木寨村依託獼猴桃産業精心打造的獼猴桃小鎮已經成為西峽的一張産業名片,與附近的五里橋鎮白廟村民俗文化廣場等遙相呼應,形成了集産業觀光、民俗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産業帶。
西峽縣五里橋鎮愛情小鎮夜景 攝影 王小軍
西峽縣堅持農遊一體謀劃、文旅融合發展,計劃總投資40億元,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産業園建設,依託南陽鄉村振興學院和南陽鄉村幹部學院等平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進鄉村産業提檔升級;圍繞“百公里獼猴桃長廊”“百公里香菇長廊”“中藥材生態種植區”,開發農遊線路,將亮點打造成景點,形成了集觀光研學、技術交流、採摘體驗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態勢。
老界嶺伏牛山開山節暨萬畝花海觀賞季、“花開中原醉美孫溝”李花文化旅遊節、老君洞景區第十二屆紫荊花節等系列活動,吸引全國各地遊客走進西峽,賞花觀景,品嘗文化大餐。獼猴桃小鎮、香菇小鎮、仲景小鎮等特色小鎮成為周邊群眾節假日出遊的首選地,有效推進了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2023年一季度,西峽縣接待遊客161.5萬人次,綜合收入1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和29%。(文 王小軍 范亞康 劉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