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綠色廊道 展幸福畫卷
來源:人民日報  |  2023-07-24 09:17:43

  原標題:河南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建綠色廊道 展幸福畫卷(美麗中國)

河南:建綠色廊道 展幸福畫卷

沿黃生態廊道洛陽市新安縣段。張雨田攝

河南:建綠色廊道 展幸福畫卷

黃河生態廊道開封段步道。石斐攝

  核心閱讀

  西起三門峽、東至開封,一條蜿蜒的綠色廊道,成為當地百姓的生態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近年來,河南通過在黃河沿岸打造生態廊道,推動生態修復、打造生態産業、發展生態旅遊,在守護一泓清水入黃河的同時,也讓黃河之水滋潤沿岸百姓生活。

  夏日傍晚,在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黃河大堤南側的大河路街道前劉村,寬敞平整的景觀步道上游人如織,兩旁的綠植鬱鬱蔥蔥。“這裡環境美,節假日帶著孩子來逛一逛,欣賞下美景。”市民尹繼業説,和家人圍坐在綠蔭下,一邊飲茶一邊聊天,感覺非常愜意。自然生態的氛圍、舒適怡然的空間,讓黃河生態廊道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來到這裡欣賞黃河、親近黃河。

  近年來,河南省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在黃河沿岸建設複合型生態廊道,流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

  推動生態修復,營造親水空間

  三門峽大壩兩岸青山連綿,樹木蔥鬱,黃河從這裡流入河南。沿岸,20余只黑鸛時而棲息石上,時而跳入水中,與白鷺、蒼鷺爭相捕食。

  一旁的市民張明雲興奮不已,趕忙按下快門,記錄這些生動的瞬間。“現在三門峽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空閒時間我喜歡拿著相機抓拍珍稀動物。”張明雲説。

  好生態引得百鳥來。黑鸛是一種候鳥,數量極為稀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黑鸛頻頻光顧三門峽。此外,大鴇、灰鶴、白天鵝、鴛鴦等也成為這裡的常客,使得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更為豐富。

  崤山為伴,土垣連綿,三門峽地勢高低起伏,河道蜿蜒。三門峽境內,240公里複合型黃河生態廊道功能彰顯,串聯起黃河岸邊的山山水水。近年來,三門峽市按照“三河為源、四水同治、五庫聯調、六區受益”工作總佈局,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恢復河流健康生態。如今,三門峽境內18條黃河一級支流已實現“清水入黃”。

  弘農澗河流經三門峽靈寶市,是三門峽市最大的一條黃河支流。沿弘農澗河而上,這裡的沿黃生態廊道中點綴著休閒驛站和景觀小品,沿岸步道整潔美觀。“這裡建有兒童樂園,週末我們會帶家人過來親近黃河,變化真大!”在河邊散步的靈寶市民李戰生感慨。

  近年來,三門峽深入推進“四水同治”,持續推進天然林修復、公益林保護,營造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林,弘農澗河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Ⅱ—Ⅲ類之間。

  “我們將持續推動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工作,通過強化水質監測分析、推進清廢行動,把黃河生態廊道打造成造福百姓的幸福廊道。”三門峽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裴宗傑説。

  2022年,三門峽市國考斷面地表水環境品質持續為“優”,全年水質達標率100%,優良水體比例100%;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

  打造生態産業,助力村民增收

  “你看,這白對蝦,個大飽滿。”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曲興鎮大蔡村崇溪水産養殖基地,技術員張利朝正在岸邊忙著投喂餌料,“黃河生態廊道建成,俺也吃上了生態飯!”

  曲興鎮北依黃河,地下水礦物質豐富,水産養殖優勢得天獨厚。借助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的發展契機,大蔡村整合資源,引進精細管理模式,建設水産養殖基地。2021年,大蔡村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坑塘600余畝,發展水産養殖業,當年銷售收入2600萬元。

  “以前外出打工總是擔心家裏,現在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王沙心裏樂開了花。

  近年來,開封市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以特色産業發展為抓手,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草則草,引導沿黃鄉鎮因地制宜科學選取適合本地的水産業。目前,祥符區毗鄰黃河的4個鄉鎮在規劃的黃河生態廊道範圍內已發展水産養殖面積1.5萬畝,相關産業年收入總值達4000萬元,特色産業與生態保護實現有機結合。

  眼下,祥符區袁坊鄉袁坊村黃河生態廊道蟬鳴陣陣,1萬多畝蓮藕進入盛花期。2020年,袁坊鄉開發利用坑塘,種植蓮藕,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養殖産業。袁坊村蓮藕合作社還註冊了商標,走品牌化路線。藕農柴素葉已經種植蓮藕5年多,藕田由2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多畝。“去年蓮藕銷售行情好,每畝收入超萬元。”柴素葉説,今後她打算繼續擴大蓮藕種植規模。

  開封市持續把生態廊道建設和高效農業建設相結合,沿途增設現代農業設施等,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魚蝦養殖、蓮藕種植等産業産生了顯著經濟效益。

  發展生態旅遊,傳承黃河文化

  過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從高原峽谷奔騰而來的黃河水便涌入廣袤肥沃的華北平原。在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黃河神仙灣風景區,一灣碧水,滿山林果。登上山嶺之巔俯瞰,黃河生態廊道宛如遊龍盤在山腰上。在荒坡改造後建成的果園裏,果樹鬱鬱蔥蔥。

  神仙灣風景區位於石井鎮東側的黃河岸邊,是黃河生態廊道的一部分。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石井鎮抓住機遇,全面發展全域旅遊,在神仙灣風景區佈局研學體驗、高端民宿、戶外露營等新業態,走出生態打底、旅遊賦能的發展道路,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支撐。投壺、射箭、制陶,孩子們研學於此,親近山水,寓教于樂;露營、越野、採摘,青年人歡聚於此,縱情放歌。2023年以來,石井鎮接待遊客人數50萬人次,神仙灣風景區接待遊客超過15萬人次。

  沿黃河生態廊道逆流而上,走上新安縣正村鎮石泉村觀景平臺,壯美黃河一覽無余。一處谷底坐落著連片的民宿,田舍相望,密林相擁,白墻黛瓦的新中式建築錯落有致。“觀黃河,看流雲,近郊遊也能親近自然、放鬆身心。”洛陽市民李玉丹説,自己利用週末假日特意來到新安休閒放鬆。

  過去石泉村山荒田薄,2020年黃河生態廊道修到了村口,當地搶抓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機遇,依託集體經濟,整合閒置資産,通過市場化方式招募運營商,與經營主體共同打造民宿集群,建立運營商與集體經濟、集體經濟與農戶的雙向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良性循環。

  遊人紛至遝來,文旅消費升溫。“村裏把黃河邊的窯洞改造成文創小院,集中展銷黃河澄泥硯、函關窯瓷器、鄉村老粗布等極具黃河文化特色的文創産品,受到遊客的喜愛。”石泉村黨支部書記毛獻新説。2022年,石泉村入選河南省首批鄉村康養旅遊示範村,全年接待遊客30萬人。

  2023年6月,黃河生態廊道貫通,黃河非遺研學體驗、黃河主題文旅文創等新業態新産品也在近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生態為基、文旅賦能的幸福畫卷正在黃河岸邊漸漸展開。(人民日報記者 王樂文 王者)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