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聚勢成群 鏈鏈生金
來源:河南日報  |  2023-08-08 09:07:29

  原標題:許昌 聚勢成群 鏈鏈生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一塊煤的價值有多高?

  從原料煤到針狀焦、再到高純度硅烷、光伏組件……在許昌,煤炭入廠後被“吃幹榨凈”,先後轉化為30多種産品,“身價”最高可增百倍。

  穿珠成鏈。許昌市依託“一塊煤”持續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硅碳新材料産業集群規模達到450億元,躋身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之列。

  不只是硅碳新材料産業集群蓬勃發展,許昌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特色,出臺10個産業集群、16條重點産業鏈培育計劃,用集群發展的思維抓産業,推動形成龍頭引領、梯隊協同、鏈群互動的現代化産業發展格局,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項目為基——眼界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8月5日,在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片片單晶矽片經過制絨、鍍膜、燒結等環節“精雕細琢”,變成了高效太陽能電池片。

  “我們實施的第四代PERC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總投資25億元,將使電池轉換效率達到全球領先水準,為千億級硅碳新材料産業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平煤隆基總經理高志強説,“許昌有完善的上下游産業體系,能讓重大項目高效配置資源、充分發揮效益,這是我們持續創新、舍得投資的底氣。”

  “今天的項目,決定了明天的發展。”許昌市發改委主任臧義彬介紹,上半年,全市38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31.2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72.7%,其中圍繞16條産業鏈投資的項目佔比超60%,讓轉型跨越後勁十足。

  “鏈”上發力,離不開開放合作、招大引強。

  前不久,許昌市經貿代表團赴德國、法國和瑞典考察招商,與歐洲3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以“許昌速度”對接“德國品質”。

  “開放的眼界有多大,發展的舞臺就有多大。”參加考察的河南金陽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尚軍偉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總是圍著‘許昌地圖’‘河南地圖’打轉,現在,我們對著‘世界地圖’思考和審視,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謀劃産業發展。”

  發揮優勢“走出去”,推動許昌電力裝備、發製品等一批優勢産品走出國門,2022年全市出口額排名全省第2位。誠意合作“請進來”,吸引了德國百菲薩等行業“大腕”投入鉅資建廠,全市對德(歐)落地産業項目達到70個,穩居全省首位。

  目前,許昌重點産業鏈群各具優勢,活力四射——超硬材料産業鏈以黃河集團為龍頭,擁有金剛石製造及製品加工相關企業50多家,産業集群規模達250億元,形成全球第二大人造金剛石生産基地;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擁有50家規上企業和408家中小企業,産業集群規模達300億元……

  聚勢成群,鏈鏈生金。許昌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全力推動産業鏈群能級和競爭力提升。

  創新為本——産業蝶變,重在“追新逐綠”

  8月4日,在長葛循環經濟産業園河南金匯不銹鋼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業機器人正不知疲倦地“勞作”,一塊塊廢舊不銹鋼經過熔煉、酸洗、軋壓等10多道工序,被加工成各種型號的不銹鋼板,通過上百家産業鏈下游企業製成各種工業和民用産品。

  在産業園裏,煉鋼産生的廢棄物成了“寶貝”。“我們依託德國百菲薩的生産設備和技術,每年回收處理11萬噸電爐煉鋼除塵灰,從中可提煉出4萬噸氧化鋅,相當於建了一座可循環的‘寶礦’。”百菲薩環保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負責人付曉説。

  産業蝶變,重在“追新逐綠”。在別人看來是破銅爛鐵,在長葛卻變成了“城市礦産”。長葛循環經濟産業園形成了從廢舊金屬回收、冶煉、加工、銷售到再回收、再加工的完整循環經濟産業鏈,年處理廢舊金屬400多萬噸,再生金屬産業集群規模突破1000億元。

  龍頭引領,動力十足。

  作為河南電力裝備産業的“鏈主”企業,許繼集團日前召開供應商大會,200多家省內外供應商雲集,現場簽約金額近20億元。堅持龍頭引領、創新驅動、平臺共享,許昌電力裝備産業鏈條不斷拉長,産業集群規模達1400億元。

  聚焦主導産業,強化鏈式發展,許昌不僅成長起眾多“頂天立地”的企業集團,而且帶動了一大批“鋪天蓋地”的關聯企業。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近400家,“上雲”企業突破1萬家,成為全省3個戰略性新興産業核心集聚區之一。

  環境為要——林木茂密之地,必有肥沃土壤

  當初,河南愛彼愛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光明來到許昌時,“既興奮,又擔心”。讓他興奮的是,終於有了擴大産能的生産基地;擔心的是,不了解許昌的投資環境。

  “項目從簽約到落地,用時不到3個月。”張光明坦言,“從最初的‘一見傾心’到下定決心‘長相廝守’,看中的就是許昌的産業生態和優良政務環境。”

  項目落地快不快,關鍵在“辦手續”;企業發展好不好,核心在“破難題”。2021年,許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産4800萬平方米光伏玻璃項目落戶襄城縣,縣裏派出“駐廠員”開展全流程服務,從項目規劃佈局、證照辦理到設備進駐、調試投産,用時不到14個月,在國內同類型項目中用時最短,創造了“中原速度”。

  “哪有參天大樹,下面必有一方沃土。”許昌安彩總經理王慶勇説。

  服務的升級版是引領。聚焦10個産業集群和16條産業鏈,許昌市以“萬人助萬企”活動為抓手,組織開展政策、銀企、産銷、産學研等對接活動150多場次,推動企業發展、産業提質。許昌邁科思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斐龍通過政策培訓,推動公司積極融入許繼集團供應鏈,使公司銷售收入實現連年翻番。

  “能否在高品質發展的賽道上領跑,關鍵看新發展理念落實得怎麼樣。”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説,“依託産業優勢,堅持創新驅動,加快鏈式發展,推動産業向‘高精尖’和集約集群發展,將為許昌高品質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提供有力支撐。”(河南日報記者 王平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烜)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