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旱,我種了200多畝小穀子,掙了十幾萬元;2023年我種了400多畝小穀子,加上墑情好,收入肯定比去年多。”8月22日,在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後田村,種糧大戶肖馳看著豐收在望的小穀子高興地説。
近年來,陸營鎮大力培育小雜糧産業,引進小穀子種植,先後聘請省、市農科院的穀子研究專家,幫助群眾解決種植難題,並採取訂單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技術等服務,保障農戶穩定增收。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臥龍區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構建“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産業格局,出臺政策完善産業佈局,延伸産業鏈,通過訂單種植,“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做強品牌壯大農業特色産業,促進臥龍農産品上行,讓特色産業成為農民的重要致富渠道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前不久,英莊鎮與山東青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資150萬元,種植毛豆1000畝,採用“六統一”管理(統一供種、統一用藥、統一施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統一運輸),每畝平均凈收益在1400元以上。英莊鎮還將和該公司發展西蘭花、菠菜、蘆筍等特色訂單農業,實現“群眾、合作社、合作平臺”共贏,拓寬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種植香菇成了潦河坡鎮群眾致富的好門路。“這幾年我們家一直種香菇,收入增加了不少,比前幾年在外面打工強。”該鎮楊堂村香菇種植大戶劉光茹説。潦河坡鎮把香菇種植作為全鎮主導産業來抓,在崔坊、溝口、楊堂等8個村發展香菇種植産業,建成現代化香菇種植示範基地3個,並以合作社為龍頭,採取“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帶動周邊群眾從事香菇種植。目前,潦河坡鎮種植香菇近100萬袋,年純收益330余萬元,帶動200余戶群眾增收。
臥龍區是中國月季之鄉,月季種植面積達到6.6萬畝,帶動當地群眾9.3萬人就業,産品遠銷德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達20億元。艾草加工也是臥龍區的一大特色産業,該區目前擁有艾草加工企業1000多家,産值突破50億元,輻射帶動5萬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青華鎮的綠色蔬菜種植、安皋鎮的小米種植加工、謝莊鎮的玫瑰精油加工、英莊鎮和龍王溝風景區的羊肚菌種植等特色産業,也成為臥龍區鄉村振興的閃亮品牌。(文 王小軍 王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