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場秋雨過後,濮陽范縣楊集鄉東吳橋村800畝稻田裏,正值灌漿期的水稻更加茁壯,一畦畦稻田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日畫卷。該村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模式,創立東梁湖大米品牌,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在河南省“一村一品”示範村——范縣王樓鎮東張村又是另一番景象。全國勞模張存勝成天忙得腳不著地,不是在試驗田裏觀察彩稻長勢,就是在笨鴨鴨舍、示範基地忙活,完善“稻鴨共養”生態種養模式。河南省水利廳駐東張村“第一書記”李紅斌説:“生態種養模式下,我們的大米和笨鴨都頗受歡迎。大米以每斤10元的價格賣到全國各地,1000隻笨鴨早已被預購,真正實現了一水多用、一地雙收。”
濮陽慶豐農業科普示範園內,“河南省現代農業科普基地”“濮陽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兩塊牌子格外醒目。該示範園通過打造高端綠色特色稻米基地,積極種植優質特色大米1.5萬畝,擦亮了“范縣大米”品牌。
范縣大米是地理標誌産品,晶瑩剔透、軟筋香甜、營養豐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連日來,范縣利用植保無人機對水稻進行“一噴多促”作業,目前已噴施14.4萬畝。作業現場,農技人員就當前水稻處於灌漿期的防治關鍵和科學使用機械、個人防護等方面進行講解,指導種植戶合理使用藥劑,提高作物抗逆性和綜合防治效果,確保水稻豐産豐收。(文 李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