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七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守好中原糧倉 建設和美鄉村(新聞發佈廳)
11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七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河南省農業農村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進展情況和成果成效。
全年糧食總産預計將繼續保持在1300億斤以上
“我省積極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和機制保障,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糧食産量連續6年超1300億斤,小麥單産、總産穩居全國第一。”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巍峰説。
河南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播種面積持續穩定在1.61億畝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330萬畝,讓更多“靠天田”變成了“高産田”。推廣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配套融合,預計可增加糧食産能33億斤以上,力爭到2025年糧食産能跨上1400億斤新臺階。
2023年全省上下攻堅克難、抗災保糧,實現了夏糧産量710.02億斤、秋糧産量預計超600億斤,全年糧食總産預計將繼續保持在1300億斤以上。河南省農機農墾中心主任、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主任張金龍説,河南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4個百分點,小麥生産、玉米生産、花生生産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目前,全省麥播已經結束,小麥麵積持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楊玉璞表示,下一步,全省上下將把小麥冬前管理作為農業生産的重中之重,通過多種措施保證小麥安全過冬,為明年夏糧豐收打下基礎。
做足做活“土特産”大文章
河南省做足做活“土特産”這篇大文章,出臺18條措施支持綠色食品業加快發展,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632個産品被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居全國第二位。
在穩定牧原、雙匯、三全、思念等行業旗艦優勢的基礎上,河南省又培育出蜜雪冰城、衛龍、千味央廚、金丹科技等一大批新銳企業,持續鞏固了農産品加工業作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産業之一的支柱地位。
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萬里説,河南省將聚焦小麥、生豬、肉牛、食用菌、中藥材等20個優勢特色,推進延鏈增值、賦能增效,搶佔冷鏈食品、休閒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行業新賽道,建成全國重要的預製菜生産基地。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農産品生産、消費和調出大省。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耕説,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河南省堅持“保安全”“提品質”兩手抓,農産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省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穩步提升。
中原農谷建設成勢見效
河南省用好科技這一利器,種業振興成效顯著,小麥、花生育種水準國際領先、供種能力全國第一。中原農谷建設成勢見效,初步構建了“1+1+1+2+N”政策體系和“管委會+公司+專家諮詢委員會”運作模式,53個省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74家種業企業已入駐農谷。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5G+智慧農業、智慧灌溉、苗情監測”等一大批數字農業場景加快呈現,中原傳統農業正在向智慧現代農業加速轉變。
與此同時,河南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省農村集體資産3934.2億元,有經營收益的行政村佔比達81.1%。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迅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農村面貌煥發新氣象
河南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在全國率先出臺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設計河南、美麗鄉村”為引領,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人居環境常態化整治提升為主抓手,啟動“千村萬戶”鄉村設計精品示範行動,創建20個鄉村建設示範縣、100個示範鄉鎮、1000個示範村,蘭考縣、長垣市等10個縣(市)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謝長偉説,河南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2%,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0.5%,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鄉鎮和農村熱點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
農民生活水準實現新提升。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劍君説,河南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興産業促就業,加快脫貧地區産業發展,實施幫扶産業項目3914個,持續強化農民技能增收、經營增收、財産增收、轉移增收,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同比增長6.8%,農村平均每百戶居民擁有家用汽車39輛、空調135台、熱水器84台,全省4000多萬農民群眾正在意氣風發奔向共同富裕新征程。(文 記者 李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