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陽店鎮廟頭村,依山而建的房屋乾淨整潔,一條平整的水泥路順著山勢伸向各個自然村落……“由於村子位於深山區,加之能耕種的土地少、交通不便,村裏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有條件的村民也搬到城鎮去了。”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軍介紹説。
廟頭村位於峴山深處,全村地勢陡峭、山丘連綿,7個自然村83戶297口人居住在連綿起伏的山坳裏。因為人口大量外流,一些土地撂荒多年。如何將土地這一“沉睡”的財富盡可能地“動”起來、“活”起來?該村經過討論研究,將視線瞄向土地流轉。
2019年年初,王建軍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由村委會牽頭成立村集體合作社,將撂荒閒散的130畝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合作社,50畝種植優質蘋果,80畝種植玉米。“當年我們將豐收的玉米晾幹銷售後,除去種植時用去的種子、化肥、管理等費用後,全部收入歸村集體所有,用於村裏基礎設施建設。由於這130畝土地種植需要大量勞動力,村集體合作社就長期雇傭空閒在家的群眾到地裏幹活,每一項耕作程式都先制定標準,驗收合格後付給工錢,讓大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王建軍説。
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該村也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該村持續開展“三清理四整治五提升”行動,村“兩委”幹部積極帶頭,發動村民對房前屋後和室內進行徹底清理打掃,並聘請兩名村務員負責盤山道路打掃。2023年以來,該村先後清理殘垣斷壁460米、清理垃圾56噸,維修水渠、道路等340米,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該村把“五星”支部創建和鞏固脫貧成果緊密結合,牢牢把握黨建在全村工作的核心位置和引領作用,持續加強與流動黨員聯繫,積極採納在外黨員對産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全身心地投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下一步,我們將把果園和玉米種植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依靠自然景觀,全力打造三門峽周邊理想的休閒度假之所,不斷增加鄉親們的收入,帶動山村經濟發展,把廟頭村建設成為宜居富饒的美麗鄉村。”王建軍信心滿滿地説。(文 侯林峰 徐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