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綠水青山間書寫法治答卷——看看咱的立法“成績單”系列報道之二
冬日裏的鄭州蝶湖濕地公園色彩斑斕,景色如畫,一池碧水在藍天的映襯下美麗動人。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從豫北的黃河故道到豫南的田園村落,從豫西的秀山麗水到豫東的田野風光,處處綠水青山,步步如詩如畫,一幅環境優美、産業富美、生活和美的畫卷正徐徐鋪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過去一年,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運用立法、監督等法定職權,切實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持續推動河南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用綠色生活方式拒絕“白色污染”
新的一年開啟,新的變化你發現了嗎?
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膠袋、餐具、快遞包裝等,從今年1月1日起,在河南省被禁止或限制使用。
“這些塑膠製品在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比如塑膠污染影響人居環境,造成土壤危害,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微塑膠甚至會滲入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河南近年來在推進塑膠污染治理方面持續發力,印發實施一系列“禁限塑”文件。2023年11月,《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製品規定》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
這是河南依法治理塑膠污染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河南省通過地方立法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實踐。
用法治力量守護河湖安瀾
九曲黃河,蜿蜒流淌。黃河流經河南省8個省轄市的28個縣(市、區)。黃河流域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過去一年,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堅持“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理念,通過立法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黃河河道管理是黃河保護治理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去年7月1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河道管理立法“小切口”服務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大格局”。
在守護河湖安瀾中,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嘗試協同立法。
衛河屬海河流域的漳衛南運河水系,流經河南省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五市,最終匯入海河,一直以來,衛河安瀾是豫北五市共同心願。
按照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安排部署,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五市開展了衛河流域協同立法工作。
這不僅是河南省在協同立法領域的首次嘗試,也是貫徹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需要,還是回應衛河沿岸人民群眾期盼,促進衛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需要,更是豐富立法形式,貫徹執行新修訂的立法法的生動實踐。
用綠水青山贏得和美未來
從新鄉市區向北行駛10余公里,來到位於鳳泉區的青龍山。站在高處放眼望去,數萬株樹苗茁壯成長,由廢棄礦坑改建的水池綠波盪漾。
看著眼前的美景,誰能想到當年青龍山因為採石到處是廢棄礦坑,植被破壞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礦山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以前人們‘靠山吃山’,現在大家‘治山護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説。
為了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去年3月29日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河南省露天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條例》,明確露天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應當堅持科學規劃、源頭控制,分類管理、系統修復,依法監管、綠色發展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其實,法治護航生態的成果,正落腳在每一戶、每一村、每座城。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將近年來河南省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成熟做法用立法形式固定下來,用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守好耕地保護紅線。
新修訂的《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深入貫徹新時代治水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符合新時代治水要求。
……
一串串守護“綠水青山”的法治足跡日益堅定,仍在持續。(記者 石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