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頂雞在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嬉戲。
成群的赤麻鴨到丹江濕地悠然越冬。圖片均為魏浩 攝
1月13日,在南陽市淅川縣的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冬日暖陽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蘆葦盪漾,成群的候鳥棲息於此,時而在空中盤旋,掀起層層瞬息萬變的“鳥浪”;時而在洲灘上落腳覓食,嬉戲追逐,于藍天碧水之間繪製成一幅丹青水墨。
“環境好了,鳥就願意來!這個冬季來越冬的水鳥就有2萬多只。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數量、種類連年增長。”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王陽介紹。
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4111公頃,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一體化。近年來,淅川縣在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中,深入開展“林長+濕地保護”,圍繞建設生態丹江濕地、智慧丹江濕地、科研丹江濕地、宣教丹江濕地、和諧丹江濕地“五個丹江濕地”目標,建立健全濕地資源保護管理機制,提高濕地資源保護管理水準,提升丹江濕地生態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保護區7名林長和35名巡護員,通過日常巡護監管,堅決守護濕地平安。鳥類專家、盛灣保護站站長鄧天鵬和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十幾年如一日,通過持續監測,系統掌握了保護區內中華秋沙鴨、黑鸛、青頭潛鴨、黃胸鹀等多種珍稀瀕危物種棲息狀況,編輯出版《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譜》,實現自身科研成果的“零的突破”。
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科研宣教科科長董鐵栓和同事們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調動社會參與度,讓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凝聚濕地保護社會共識。
“我們有付出,大自然就會回報你驚喜。”王陽會心一笑。2023年2月份,有著“吉祥之鳥”美譽的國寶朱鹮,時隔70餘年再度回歸淅川,來到河南丹江濕地。
2023年11月25日,28隻東方白鸛來到丹江濕地。這種“鳥中國寶”首次飛臨豫西南區域,著實讓人激動興奮。
2023年12月20日,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宣”入選我國候鳥重要棲息地。
……
“確保一池清水入庫、一泓清水北送,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加快濕地建設和保護,打造宜居的生態環境,更是我們一代代人共同奮鬥的目標和理想。”夕陽西下,水天一色,王陽望著湖面上自由翱翔的鳥兒,堅定地説。(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