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王偉賓
河南省人大代表、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華:
讓新質生産力點燃企業新引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創新能級,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催人奮進,備受鼓舞。”雖然河南省兩會已閉幕,省人大代表、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華卻在心裏燃起了一把“火”。
“印象最深的就是‘創新’二字。作為企業負責人,看到這些,心頭就匯聚起了一股熱流,更堅定了持續發展的信心、決心和恒心。”張志華是工程師出身,他所在的企業研製的火箭運輸發射車,助力“朱雀二號”等成功發射,填補了我國火箭水準運輸的空白。擔任省人大代表以來,他最關注的就是如何通過創新驅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張志華的筆記本上認真抄寫著: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強調,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還是技術創新,不掌握科技創新最靈魂、最根本的東西,就掌握不了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命運。
國家如此,企業更是如此。無論什麼類型的企業,面對國際複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面對國內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發展方式轉變,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産業和産品升級挑戰,都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省兩會結束後,張志華就馬不停蹄回到企業,召集員工宣講省兩會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動“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價值鏈促進創新鏈”,努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産業鏈條。
“越努力,越自信。”一名參加學習的企業員工感嘆,受到省兩會精神的鼓舞,企業提出的必須讓“人才與創新、開放與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兩大主題,讓大家看到企業未來將更有發展活力和市場潛力!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張志華仍聚氣凝神在工作上,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他為企業龍年的奮進寫下寄語:放眼全球佈局市場,讓“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合作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為企業賦能,以新質生産力助推企業行穩致遠,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河南日報 記者 李林)
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東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保東:
回饋社會是民企的責任
2月1日,參加完河南省兩會,回到工作崗位的省人大代表、省東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開封市東信學校董事長馬保東便認真盤算起今年的工作計劃。
“從省兩會回來,更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兩會精神為我指明瞭今年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馬保東説,“作為一名民營企業負責人,我深知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這是激發市場活力的強心劑,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一定要把兩會精神傳遞給更多的民營企業負責人。”
此次參加省兩會,讓馬保東對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河南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多年來省委、省政府持續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大膽創新、激發活力,同時,也不斷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增強市場競爭力。”馬保東説。
談起今後的工作與發展,馬保東思路明確:“人大代表是人民群眾的代表,我將積極履行代表職責,在關注和引領民營企業發展方面積極作為。”
“民營企業來自於人民,不斷發展、回饋社會是民營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省人大代表,我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水準,為推動河南經濟高品質發展增磚添瓦。”馬保東堅定地説。(河南日報 記者 龔硯慶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翼飛)
河南省人大代表,洛陽市教師發展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齊振富:
為學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2月1日,剛剛參加完河南省兩會回到單位上班的第一天,省人大代表,洛陽市教師發展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齊振富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兩會精神的宣講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咱們教育領域持續釋放重大利好。”在當天上午召開的洛陽市教師發展中心工作會上,齊振富跟同事們分享喜悅,“推動學前教育普惠擴容,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齊振富打開了話匣子,同事們聽得津津有味。
“作為市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提升全市小初高全學段教育教學品質,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更高品質的教育。”在齊振富看來,要持續強化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教研訓一體化發展,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持續推動洛陽教育向更高品質發展邁進提供堅強保障。
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出口”,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過去一年,洛陽市教師發展中心把工作重點放在了高中教學品質提升上,以高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引領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2023年,一串串數據見證了洛陽教育的飛速發展:全年完成7所現代化高中建設,2萬餘名師生如期遷入新校園,城區普通高中學位總數由4.7萬個擴充到5.1萬個,通過梯次補位辦學為中心城區增加義務教育學位約2.3萬個;新建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66所,新增公辦學位約3萬個……
“為貫徹落實好省兩會精神,新的一年,我們中心打算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推行全市各縣區義務教育區域教研聯盟,縮小城鄉教研差距,提升農村學校教師教研教學水準,真正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努力實現教科研訓一體化,為洛陽學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齊振富信心滿滿。(河南日報記者 李宗寬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范坤鵬)
河南省人大代表、新鄉縣小冀鎮張青社區黨委書記張澤橋:
産業興旺才有現代化社區
1月31日下午,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剛剛閉幕,一走出會堂,省人大代表、新鄉縣小冀鎮張青社區黨委書記張澤橋便立即打電話,通知所有集體企業中層以上幹部晚上7點前到辦公室集合。
“政府工作報告對未來的展望令人振奮,我要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張澤橋有些激動,因為他在報告中看到了鼓勵和機會。
“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産,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報告中提及的這一點,張青社區的居民們有著實實在在的感受。
30多年前,在村黨支部書記張澤橋的帶領下,張青社區的前身張青村抓住改革開放機遇,集資開辦集體企業,後來又實行全民入股。如今,張青社區共有集體企業4家,引進外部企業10余家,全社區各類企業年總産值超10億元,集體年收入近400萬元,居民每年可得分紅3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6萬元左右。
正是因為産業興旺,張青村建成了現代化的社區,生活基礎設施也早已和城裏沒有什麼兩樣。
“老百姓最關心的其實還是收入問題。”張澤橋説,作為幹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給大家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和平臺。在他看來,創業、就業與收入是幸福生活的重點,這也是張青社區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了,要強化産業發展,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張澤橋對此非常期待。由於現在社區的企業用地都是集體建設用地,在貸款融資、政策享受方面經常受限,這一試點的推進不僅有利於企業的規範成長,更為社區“資源變資産”,吸引更多企業落地創造了更多可能。
“過兩天我還要把這些想法和所有居民都仔細聊聊,鼓舞大家的鬥志,一起投入幸福張青建設中。”張澤橋説。(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傑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袁楠)
河南省人大代表、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君庚:
實現一粒小麥的全産業鏈閉環
2月1日,鎮平縣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裏,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省人大代表、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君庚走到企業員工中間,分享參加河南省兩會的感受,傳達會議精神,謀劃下步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鄉村振興中建設農業強省。想念食品作為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的建設企業、國家現代農業三産融合標準化示範區的創建企業,有責任為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貢獻。”孫君庚説。
這是孫君庚第二次參加省兩會,每次參加完省兩會回到公司,他都會第一時間向員工們傳達會議精神。
孫君庚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創新能級,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我們要以南水北調水源地這個優質地域自然資源為依託,以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中原食品實驗室想念成果轉化基地以及多個省級科研平臺的相繼組建為契機,從小麥的種植端開始,持續進行小麥品種分析及育種研究,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合作産業聯盟,實行從育秧到收割全程規範化、統一化、標準化管理,由企業向合作社和農戶提供優質品種和技術支持,實現從一粒小麥到一碗麵條再到一頓美味的全産業鏈閉環,推動更多優質的小麥麵製品走向百姓餐桌,以農業産業升級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産增收。”
“好麵條是‘種’出來的,有好的原糧我們才能真正做出來好的麵條。”孫君庚向員工們表態,“我將帶領大家持續探索糧食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嶄新路徑,用中原好麥走穩走實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之路,讓中原美味飄香世界,讓世界充滿‘想念的味道’。”
聽完孫君庚的分享,想念食品有限公司企劃部宋柯對省兩會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説:“下一步我要立足本職崗位,用心用情做好‘想念’這碗麵。”(河南日報記者 孟向東 曾倩 本報通訊員 胡少佳)
短評
一分部署 九分落實
談企業創新,説基礎教育,講農村治理……河南省兩會閉幕第二天,回到工作崗位的張志華等5位基層人大代表,不約而同當起講解員,向身邊同事、職工和群眾解讀省政府工作報告,結合實際共同學習,鼓足幹勁勇向前。
號角聲聲催奮進。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若干措施,完善“萬人助萬企”包聯服務機制;打造“豫農技工”品牌,提升農民致富技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改善性消費、升級性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的2024年“工作清單”,回應民眾和市場主體的關切與期盼,照亮每個人的詩和遠方,凝聚著團結奮進的共識、信心與力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經濟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完成省兩會設定的2024年主要目標任務,需要全省上下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勁頭競進拼搶,開新局、譜新篇。代表委員到基層一線去、到群眾中去,把兩會精神融入火熱實踐,在高品質發展的宏大敘事中,人人都能看到美好生活的樣子,從而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再立新功。(文 丁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