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開封聲音】駐汴全國人大代表陳國楨:促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 確保中華經典主流化供給
來源:開封網  |  2024-03-04 16:16:25

  中國歲時文化萌生於上古,定型于漢,民族融合於魏晉南北朝,唐宋達到高潮,明清進入穩定期。綿綿數千年的發展,使其有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著中華文明獨特的民族個性,洋溢著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月4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原參事、開封市原副市長、開封書畫院院長陳國楨説,通過歲時文化的影響力、傳播力這個樣本,讓他更感覺使命在身、責任在肩。他建議應促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確保中華經典主流化供給。

  陳國楨説,目前,從各大搜索引擎上搜索關於春夏秋冬和節日節氣的詩詞,竟然搜不到專門的正式出版物,只有網友零散集納的寥寥數十首。表面來看,中國歲時文化正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足逐漸在淡化,可本質上是缺少高品質文化的主流化供給。從當代文化類編學者劉佔鋒團隊編纂即將殺青的《中華詩典·歲時卷》可以看到,僅該書所收關於春夏秋冬的詩詞多達38819首,關於春、秋的分別為1.6萬首、1.4萬首;關於冬、夏的較少,但也各有4000多首。關於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共計10367首。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匱乏的文化供給之間的矛盾愈發顯著,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陳國楨説,歲時文化尚且如此,其他方面亦大同小異。他認為,這個普遍性問題也是制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的基礎性問題。在新時代,大力推進中華文化傳承的“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作。為此,他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加強新時代修典工作,強化文化傳承之基。新時代修典不能止步于對傳統典籍的校訂與合成,應堅持藏用並重、重在應用的原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主題化、體系化文化典籍的整理與出版。二是推進權威資源入網力度,形成網絡文化傳播主流。擁有文化典籍知識産權的出版機構,對古籍版本在組織簡體橫排版本出版的同時,積極做好資源入網工作,充實權威資源供給,打造網絡文化傳播主流陣地。三是採取措施,制訂政策,加大對文化普及性工作的支持。人民是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繼承、傳播的主體。在國家層面出臺的文化激勵政策中,應加大對文化普及性作品、實現創造性轉化的作品的支持權重和支持力度,對出版機構權威資源入網應給予財政政策支持。

  今年是陳國楨第27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參會。無論是曾在領導崗位上,還是作為全國著名書畫家,陳國楨都高度關心教育事業、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廣泛深入開展調研,圍繞青少年健康茁壯成長提出了多項建議。本次人民代表大會,陳國楨聚焦“雙減”背景下“小書包”“小課間”等問題“解剖麻雀”,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他説,“小書包”連著“大民生”。政府、學校、社會、家長應加強聯動,制定學生書包“瘦身”實施方案,廣泛開展書包“瘦身”主題行動,並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存放教材和作業本的空間,不斷拓寬書包“瘦身”渠道。同時,“小課間”牽著“大健康”。教育部門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讓學生跑起來、跳起來,解決“小眼鏡”“小胖墩”等突出問題,讓學生既“學得好”又“玩得好”。

  陳國楨還就支持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推動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活起來”。(開封日報特派北京記者 葉森)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