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米”字形高鐵網建成、開通貨運航線49條、“功夫鄭州”城市品牌閃耀美國……走出去引進來,“國際鄭”朋友遍天下
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文創展區
“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的中外嘉賓在少林寺參觀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改革開放話題,建言鄭州,乘借時代春風,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獻策鄭州,勇立時代潮頭,擘畫改革開放的壯麗長卷。
共建“一帶一路” “空鐵聯運”通天下
進入3月,位於鄭州航空港區東南部的鄭州國際陸港新址鐵路專項用線施工現場,機械成群、塔吊林立,一派忙碌景象。
大道越平川,亞歐一線牽。作為河南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鄭州國際陸港瞄準“世界級國際鐵路樞紐港、中歐班列運貿産創新發展示範區、內陸口岸經濟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持續發力,新址規劃面積約50平方公里,總投資超500億元,建成後將達到中歐班列年發運“萬列千萬噸”的承載能力。
“鐵輪一響,黃金萬兩”,隨著“陸上絲綢之路”擴量提質、越跑越快,鄭州交通區位優勢不斷被放大,開放格局越開越大,更多新機遇在中原大地開啟。
如何發揮鐵路物流最大優勢,建成聯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快速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悅國勇認為,河南于去年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交通圈,河南由鐵路大省躍升為高鐵強省。
“米”字形高鐵網的全面建成,進一步提升了河南區位交通優勢、戰略地位優勢、綜合比較優勢,有效賦能了河南省高品質發展。高鐵貨運速度快、運量大、成本低、準點率高、綠色低碳,是物流行業的一種新質生産力。
在悅國勇看來,高鐵鄭州航空港站與鄭州機場毗鄰,如果能夠實現國際航空貨郵和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無縫銜接,進行全國快速分撥,必將為河南核心競爭力增添新動能。下一步,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積極推進高鐵物流常態化、網絡化開行,做好“空鐵聯運”這篇大文章。
“客貨並舉” 加速形成雙樞紐格局
2023年,中盧第五航權進一步擴大,盧森堡貨航在鄭貨運量累計突破100萬噸。截至目前,鄭州機場已開通貨運航線49條(國際地區32條)、通航31個國家的61個城市,開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18條,其中洲際航線5條,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客貨運航線網絡。
“近些年,河南以鄭州為核心引擎,樞紐建設成效突出。但樞紐門戶對外開放能級不高、樞紐偏好型産業發展不優、口岸服務效能不優等問題也成為制約發展的障礙。”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景霞認為,河南地處中部,交通運輸便利,戰略腹地效應突出,支持河南“打造國際航空貨運雙樞紐、做大做強國際空港經濟”,有助於我國加快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系統、構建新發展格局。
圍繞加密國際航線網絡、擴容國際航空客源、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和強化樞紐型産業支撐四個方面,薛景霞建議,國家民航局支持鄭州機場鼓勵更多外籍航空公司承載經鄭州至第三國的客貨運業務,引導外籍航空公司開通執飛鄭州機場。支持鄭州機場增開通往亞、歐、美、非地區的貨運航線,加密與全球重要貨運樞紐的航班航線。支持鄭州招引航空客、貨運公司在鄭州機場佈局基地,支持中柬合資航空公司籌建。
支持鄭州加快領事館建設,推動柬埔寨駐鄭州總領事館落地,謀劃盧森堡駐鄭州領事館建設,引導國外、國際組織、國際行業性協會在鄭州設立代表處或分支辦事機構。支持鄭州積極拓展歐洲航線網絡,在穩步提升鄭州—盧森堡運量基礎上,加快開闢通向歐洲新的洲際客運航線。
支持鄭州打造多區域雙樞紐,穩步提升鄭州—盧森堡客貨運輸能力,謀劃開通鄭州—阿聯酋“空中絲綢之路”,構建以鄭州、迪拜為中心的中阿雙樞紐。支持相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新鄭機場三期工程建設,支持中國郵政航空鄭州樞紐儘快落地鄭州。
支持設立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空港新片區,推動河南自貿試驗區在更大範圍共享要素資源和政策紅利、在更高層次深化改革探索和制度創新、在更寬領域引育高端産業和經營主體,推動跨境貨物、服務、要素高效集聚。
“走出去”“引進來”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走出去”,與世界同頻,鄭州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當地時間2月29日至3月3日,鄭州文旅美國推介活動在紐約、費城、裏士滿三地精彩上演,颳起強勁的“功夫鄭州”熱潮,更讓“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的城市品牌閃耀美國。
“引進來”,與時代共振,鄭州開放影響力越來越大。2023年,鄭州先後舉辦“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鄭州大獎賽、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中德汽車産業大會、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總決賽等重大活動,吸引了全球目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不僅關係到國家文化安全,也直接關係到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文化話語權的增強。”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馬珺説。
文化交流是各國展示自身獨特魅力、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關鍵途徑,面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挑戰,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馬珺建議,深入研究全球不同區域的文化市場,分析海外目標受眾的興趣點、價值觀及接受信息的習慣,細分市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制差異化的傳播內容和形式。
另外,要創新傳播手段、深度挖掘內容,推動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結合當代審美和流行趨勢,開發具有國際視野的影視作品、音樂、文學及設計作品;鼓勵跨界合作,如時尚界、設計界的創意集成,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且符合國際潮流的文化IP;研發語言翻譯、圖像識別等技術工具,消除跨文化交流的語言障礙,培養一批海外中國文化傳播使者。(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 董艷竹 趙文靜 張競昳/文 周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