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力量為健康鄲城“上新”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可離心出高濃度富血小板血漿的離心機。
鄲城縣人民醫院的瑞典醫科達雙光子醫用直線加速器。
鄲城縣中醫院劉春光操作視網膜小寶石CT。
鄲城縣中心醫院介入大型C臂。
“國際先進的檢查設備各院都有,機器人導診慢慢流行,自動化煎藥設備、自動化取藥設備、自動化治療設備慢慢增多,科技的力量正在助力醫療‘智’造無限可能。”4月3日,鄲城縣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周永良接受記者採訪時欣慰地説,新質生産力的提出,為鄲城縣衛健系統推進醫藥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和加快推進醫藥健康産業鏈現代化提供了關鍵動力和戰略抓手。
記者在鄲城縣人民醫院、鄲城縣中醫院、鄲城縣中心醫院、鄲城縣婦幼保健院發現,智慧醫療的場景隨處可見。這些醫院有全天候“值班”的互聯網診療平臺、一掃碼全院科室“菜單式”選擇的智慧醫療平臺、7S智慧化管理高效就診系統……鄲城縣以這4家公立醫院為龍頭,成立了4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健集團,實現了衛生健康事業得發展、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鄲城縣級住院補償比從2017年的60.85%提升至2023年的68.63%,鄉鎮住院補償比從71.2%提升至79.15%;縣級住院次均費用從5812.35元降至5753.99元,鄉鎮住院次均費用從3282.65元降至2921.57元。鄲城縣醫保資金連續多年實現結余。
記者在鄲城縣人民醫院看到,醫共體聚焦人民群眾求醫問診急難愁盼問題,運用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醫療服務,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快速、精準。例如,就醫群眾打開手機即可查看醫院互聯網診療平臺;進入醫院後,一面“掃碼墻”讓所有就醫服務一目了然。
鄲城縣中醫院中醫特色鮮明,利用院內全景導航,讓群眾就醫不迷路。該院從昔日的開腹手術為主導,到如今的微創技術全面覆蓋;手術團隊的神經阻滯下超聲引導輔助麻醉技術,極大地減輕了患者術後的疼痛感,讓醫療過程更加舒適化;五官科引進了先進的腦幹誘發電位設備,為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耳聾患者的聽力檢查提供了更加客觀、精準的診斷依據;卒中中心團隊成功實施了“腦動脈取栓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實現了卒中中心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該院還利用信息化平臺、智慧共享中藥房,為群眾提供疾病預防知識和中藥配送到家服務,努力實現全民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
鄲城縣中心醫院創傷中心開展了經胸腔鏡行肺葉切除術,用於治療肺惡性腫瘤;卒中中心開展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診血管內橋接—取栓術、頸動脈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術; 重症醫學科開展了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技術、床旁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及肺泡灌洗技術;耳鼻喉科的內鏡下中耳灌注治療耳鳴、突發性耳聾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智慧機器人引導群眾就診等一系列措施解決了群眾的就診難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疝病專科名揚世界。鄲城縣婦幼保健院新打造的疼痛科賦予患者新“膝”望。原來,該院疼痛科時慶祥帶領的團隊,開展利用患有骨關節病的患者自身的靜脈血液,通過富血小板血漿技術,不開刀為患者緩解病痛。
時慶祥説:“富血小板血漿技術,是通過離心的方法從自體全血中提取出來的血小板濃縮液,含有高濃度的纖維蛋白、白細胞。血小板釋放的生長因子在促進組織新生、再生等多個方面扮演著‘肥料’的角色,白細胞在抗炎、抗感染等方面作用顯著,扮演著‘防腐劑’的角色,纖維蛋白能為細胞的增值、分化提供附著物並緩釋生長因子,扮演著‘支架’的作用。”
周永良説,鄲城縣簽約了17個中原名醫,各醫健集團分別與縣域外13家三級醫院建立了30個專科聯盟。該縣通過醫共體建設,爭取使90%的患者在縣域內得到救治。這些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能夠使縣級醫療水準大幅提升,讓患者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大大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市級醫療服務。
鄲城縣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擁抱數字技術,培育新質生産力”為醫療行業智慧化、智慧化發展指明瞭方向,他們將以“新”動能,續寫基層醫療高品質發展的新答卷,更好滿足全縣群眾健康需求,為“健康鄲城”建設貢獻更大力量。(記者 徐松/文 通訊員 孫小明 張洋 張海鷹 王鴻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