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規模的設備“換新”行動,正在開啟屬於裝備製造業的新時代:一方面,裝備製造企業成為備受矚目的産品“供方”,市場迎來可以預見的增量;另一方面,它們本身也是這場行動的需求方,高端、智慧、綠色、安全,成為必須跨越的迭代升級之路。
在此背景下,河南的裝備製造企業該如何擁抱新機遇向新而行?4月24日,河南省裝備製造業協會換屆大會暨産業聯盟助推裝備製造業新型工業化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辦,企業現身説法,專家深度解析,共同探討裝備製造業的高品質發展路徑。
以數字化帶動裝備製造轉型升級
“裝備製造是河南重點培育的兩個萬億級産業之一,基礎較好、潛力巨大。”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白布剛在論壇上介紹,河南正著力打造“7+28+N”産業發展體系,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先進農機裝備、先進工程機械、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等被列入重點打造的28條産業鏈。
“現階段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系統發力,一是聚焦鏈群培育壯大,提升産業發展能級;二是聚焦重大技術裝備,推動産業創新突破;三是聚焦數字化轉型,提升智慧製造水準。”白布剛説。
論壇上,河南省部分裝備業代表性企業分享了以數字化帶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和成果。
中信重工打造“數智重工”,建設國內重工行業最大規模的設計雲桌面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倣真雲平臺,自主研發行業領先的離散型數字化精益製造平臺、礦山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産品全生命週期數字化”和“端到端全業務流程數字化”。
中原內配上新JLR智慧製造産線,不僅每條産線生産效率提高15%、用工減少36人,還讓下線産品品質合格率穩定在100%,“經測算,4條産線每年能降低加工成本780萬元。”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本學介紹。
在衛華集團,一小時就能下線一台雙梁起重機,以往需要通過出差維護的設備,線上就能進行實時指導維修。10年前,衛華集團就開始了對行銷、研發、供應鏈、製造、服務等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如今已經實現7大研發中心協同設計,1000余家供應鏈協同採購,100個國家和地區智慧運維,10萬台(套)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成為業內“數字標杆”。
裝備製造業迎來“換新”政策紅利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行業分析師羅俊傑在論壇上分析,“新質生産力”成為頂層設計,新産業出現、傳統産業向新升級,都將推動裝備製造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先進製造板塊有望充分受益。這意味著,諸多裝備製造企業將在高端細分領域迎來更多的國産替代機會。
此外,比較值得關注的機遇窗口還有大規模設備換新。最近,工信部等七部門下發《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明確要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數字化轉型行動、綠色裝備推廣行動等重點任務,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具體到河南,《河南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明確提到,要實施先進用能設備推廣工程、交通運輸設備綠色轉型工程、農機裝備水準提升工程等,到2027年,全省工業、農業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要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政策利好疊加,可以預見,作為工業設備的“供方”,裝備製造企業正在迎來一個空間大、潛力足的“換新”市場。
河南省政府參事李濤認為,在我國産業升級大背景下,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將逐年加大。“河南的裝備製造企業一定要抓住政策紅利,實施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實現設備高端化、技術高端化、産品高端化,推動單機産品向系列化成套化發展、成套産品向高端化智慧化邁進,更好搶佔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記者 陳輝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郝瑞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