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院參與組建千新星尋找計劃 助力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後隨觀測
來源:河南日報  |  2024-05-07 09:25:50

  原標題:省科學院參與組建千新星尋找計劃, 助力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後隨觀測

  近日,我國愛因斯坦探針衛星(Einstein Probe,簡稱EP)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正式發佈,得到廣泛關注。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立項實施的空間科學衛星系列任務之一,由中方主導,歐洲航天局、德國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國航天局以國際合作形式參與任務實施,于2024年1月9日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觀測宇宙中的劇烈爆發現象,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宇宙“焰火”,因主要科學目標涉及黑洞、引力波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重要科學預言,故取名為“愛因斯坦探針”。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主要通過X射線信號來監測天體的活動和爆發,而這些天體的其他信息也同樣至關重要。河南省科學院引力波天文研究所(籌)研究員楊聖參與組建千新星尋找計劃(Kilonovae Finder,簡稱Kinder),從光學波段為該衛星找到的天體提供了大量後隨觀測支持。

河南省科學院參與組建千新星尋找計劃 助力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後隨觀測

  Kinder項目由楊聖研究員團隊與英國牛津大學Stephen Smartt教授團隊等共同組建,利用位於台灣鹿林的1米口徑Lulin Optical Telescope(LOT)和40釐米口徑Super Light Telescope(SLT)望遠鏡,快速跟隨拍攝美國的泛星計劃 (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 Rapid Response System,簡稱Pan-STARRS)、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簡稱ATLAS)等巡天項目的候選天體,旨在發現顏色紅、演化快的光學暫現源,分辨其是否可能為千新星。其中,楊聖負責開發Kinder-pip管道工具(Yang et al. 2022, A&A, 646, A22),用於圖像的預處理、圖像相減、候選源提取和點擴散函數測光等數據處理任務,以快速提取天體流量信息。

  Kinder項目運行至今約兩年時間先後觀測了共計40多顆快速演化光學暫現源,有一批重要發現,如實時拍攝了黑洞潮汐瓦解事件AT2022cmc的早期重要數據(Pasham et al. 2023, Nature Astronomy, 7, 88)等。值得一提的是,Kinder項目在我國EP衛星正式在軌觀測後,一直為其提供後隨觀測,找到了多顆EP天體的光學對應體。如EP240315a的光學對應體ATLAS24dsx/AT2024eju,我們通過數據分析,證實其為一顆紅移約為5(約680億光年)的伽馬射線暴。

  河南省科學院引力波天文研究所計劃建設“河南省科學院光學望遠鏡”(HNAS Optical Telescope,簡稱HOT),該設備預計在建成後,將持續為我國多項大工程(如EP衛星)和擬由省科學院牽頭打造的第三代引力波探測大科學裝置提供後隨觀測支持。(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師喆)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