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兩委’幹部和在家的群眾都來了,十幾張板凳,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互相交流關於村莊建設的看法。”近日,提起參加的“板凳會議”,家住信陽市光山縣槐店鄉晏崗村前余灣的余大爺立刻豎起了大拇指。
晏崗村前余灣位於光山縣大別山一號旅遊公路沿線,由於歷史原因,群眾居住分散,戶型較為雜亂,村民組的衛生也難以打理,此次討論的主要議題,就是如何對村民組進行整體改造提升。
“我非常贊同村民組的改造提升方案,讓咱們老家提升一個檔次。”“沒想到我們這兒也能成為‘新農村’了,我贊同。”結合設計規劃方案,晏崗村“兩委”幹部進行詳細講解,村民聽後紛紛表示支持。
近年來,晏崗村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深入推進“板凳會議”群眾協商議事機制,視情況組織鄉(村)幹部、網格員、黨員群眾、鄉賢參與。
一個記錄本,十幾個小板凳,不用會議室,無需講話稿,只需在各家各戶門口喊一嗓子,大家就圍坐在田間地頭或是農家小院“開會”,共同議事。
晏崗村“板凳會議”現場 攝影 陳明
通過談感想、話發展、訴心聲、提意見,鄉村幹部直接了解了群眾的真實想法和訴求,幫助他們解決麻煩事、煩心事。“板凳會議”也獲得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唱響了鄉村治理“新聲音”。
“這種交流和溝通方式拉近了黨員幹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既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也有利於各項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晏崗村黨總支書記晏乃軍説。(文 向宣垣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