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灼灼桃花,五月纍纍碩果。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在信陽市商城縣觀廟鎮桃園村的石榴紅生態採摘園,白裏透紅、金黃耀眼的各色品種鮮桃挂滿枝頭,吸引眾多遊客來此摘桃買桃、享受夏日採摘樂趣。
“黃桃太好吃了,我要多摘點回去。”遊客黃樂樂高興地説,“信陽種植血桃、紅桃比較多,黃桃卻很少見。我嘗了之後,發現黃桃和紅色桃子相比口味不同,口感非常好。”
讓遊客讚不絕口的黃桃是該村有名的“狀元桃”,因其清脆多汁、色澤誘人、濃香可口、桃味十足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2015年,有返鄉創業夢想的王應琴經多次試種驗證後,決定流轉本村荒坡150余畝,延續老家傳統種植黃桃,帶領該村群眾共同增收致富。
據了解,石榴紅生態採摘園目前種有桃樹300多畝,2024年預計能採摘桃子6萬斤。“接下來,我們準備充分利用村裏的林地及閒散土地發展鮮桃産業,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實現種植、生態採摘、加工、銷售一條龍發展。”王應琴對自己的鮮桃産業信心滿滿。
為幫助種植戶做大做強桃子採摘業,觀廟鎮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推出“狀元桃”“蟠桃”等産品;籌劃舉辦桃李採摘節,探索採摘觀光等全産業鏈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一村一業”帶民增收。
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在觀廟鎮,越來越多的村莊深挖本土特色,精耕農特“産業田”,推出更多優質農産品。如今,趙灣村有千畝油茶種植加工基地;張灣村有千畝花卉基地;林灣村依託優美的人居環境,成立了康養中心;聶小莊村以文為媒,借力老井“龍井泉”,吸引本地成功人士返鄉創業開設酒廠。截至目前,觀廟鎮通過發展“一村一業”,規劃建成了9個特色農業産業帶,累計帶動農戶700余戶,戶均增收1.5萬餘元。(文 洪曉燕 余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