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水準好了,吃出健康是老百姓最關注的事。香菇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維生素,是公認的健康食品。2023年光種香菇這一項,我就掙了近20萬元。2024年我又種了4.5萬袋香菇,盼望有個好收成。”近日,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香菇種植戶袁紀文説起種香菇的收穫,喜笑顏開。
與袁紀文的標準化生産不同,重陽鎮居民楊俊朝已經跨入數字化的大門。受益於香菇産業,楊俊朝從白手起家到身價千萬,建成10萬袋恒溫出菇棚、200萬袋菇菌棒保溫發菌大棚,成為西峽設施農業的典型代表。
長期以來,西峽縣堅持穩規模、提質效的發展思路,香菇品質逐年提升,除了罐頭、炒菜,還被用來泡茶、煮湯,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據統計,西峽香菇累計出口額已經超過90億美元。
目前,西峽香菇種植規模約3億袋,建設標準化基地200多個、專業村184個,形成覆蓋鸛河流域北山8個鄉鎮的百公里香菇長廊,年産值30億元,惠及20余萬名群眾,成為西峽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如何繼續做大香菇産業?西峽縣把目光放在了香菇深加工上。依託優質農業資源,西峽縣加大農産品加工企業引進力度和相關技術研發,先後培育出仲景食品等一批香菇加工企業,開發出菇類醬制技術,把菇柄變廢為寶做成香菇醬,完整保留其原始營養成分的同時,讓醬香濃厚、菇香宜人。“菇柄經高溫烹煮後,口感比菇蓋更有韌性,而且粒粒分明,非常適合醬料製作。”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屈雲鵬介紹説。
如今,香菇醬作為西峽主打産品,年均銷量在5000萬瓶左右。隨著企業對産品研發的不斷投入,香菇的“潛力”被充分挖掘,香菇醬油、香菇味精、香菇腐竹、香菇脆片等系列産品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
在西峽縣天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朵朵晶瑩如玉的本草銀耳競相綻放,長勢喜人。本草銀耳用20余味中藥做培養基,採用工廠化、自動化、智慧化培育,年産量達200多萬袋,産值在1億元以上。“因為獨特的培養基,我們的銀耳營養價值非常高,烹煮半小時即可出膠,市場價格約為每公斤920元,是高端保健品的重要原料。”該公司負責人陳秀輝説。
現如今,各式各樣的食用菌大棚已然成了西峽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羊肚菌、猴頭菇、杏鮑菇、雙孢菇等各類食用菌蓬勃發展,“讓世界愛上中國菇”的公共區域品牌叫響全國,西峽食用菌加工産業集群建設邁上快車道。
目前,西峽縣圍繞“吃”字做文章,産品有原菇、罐頭、休閒食品、發酵醬類、食品配料調味料等6大類200多個,年交易額超200億元,實現了百菌有“百味”。(文 王小軍 范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