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讓長江與黃河“相遇” 沿岸鄉村煥發新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6-09 14:18:14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JPG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6月7日,“一泓碧波三千里——書寫十年新畫卷”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鄭州市,實地探訪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新鄭市觀音寺鎮十里鋪村,見證黃河水和丹江水“相遇”的奇跡,了解沿岸鄉村風貌煥發出的新生機。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位於黃河南岸的鄭州滎陽市和北岸的河南焦作溫縣境內,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標誌性工程,總長19.30千米,主要任務是安全有效地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入口.JPG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入口

  從滎陽黃河孤柏嘴空中俯瞰南水北調穿黃隧道工程,南、北岸像放置了兩把琴身相對的巨大“吉他”,它們看似被黃河隔開,但在河床下30米深處,卻被兩條深埋地下的隧洞連通。

  丹江口水庫的清澈長江水自渠首奔涌而出,一路向北,然而黃河卻成為其前行的天然屏障。為克服這一難題,工程師們在黃河河床底部40米深處,巧妙開鑿了兩條長達4250米的隧道。通過這兩條穿黃隧洞,南水北調中線向北方輸送的丹江水,與黃河實現立體交叉,穿越萬古黃河,繼續向北。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設備展示.JPG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設備展示

  平時,黃河水在上面流,丹江水在河底隧道中過,兩者上下而過。而在水量充沛時,該工程會將丹江水向黃河補水,屆時長江就會“遇見”黃河。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解決了我國北方水質問題,讓沿途群眾喝上了“甜”水,也讓南水北調工程沿岸的鄉村煥發了新生機。

  在十里鋪村,採訪團一行看到村裏的主幹道平整寬闊,路兩旁月季、桂花掩映成趣,目之所及皆乾淨整潔。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受益者,也是生態治理的典範。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美麗的十里鋪村.JPG

美麗的十里鋪村

  據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民介紹,該村共有農戶670戶,以前村裏地坑遍佈、道路狹窄,污水廢水排放在地坑裏,氣味難聞,容易滋生蚊蟲細菌。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乾淨整潔的街道.JPG

乾淨整潔的街道 

  2018年以來,十里鋪村實施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通過鋪設污水管網13293米,將各家各戶的污水統一收集到村內處理規模為每日150噸的終端污水處理設施內處理,確保處理後的水質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這不僅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也保護了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水質安全。

  同時,該村整治了村內的地坑和道路,拓寬了村內主幹道,利用處理後的水打造了景觀塘,設置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大舞臺和健身廣場,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業餘生活更加豐富。(文/圖 仝瑞勤)

編輯:萬慶麗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