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位於洛陽市伊川縣葛寨鎮煙澗村的青銅小鎮,目之所及皆是一人多高的青銅大方鼎、各種造型的青銅器實物,耳之所聞是青銅編鐘演奏的《茉莉花》。隨意走進路邊的一家青銅展示館,不管是耄耋之年的老翁,還是垂髫的少年,都能把青銅器的故事一一道來。
青銅“長信宮燈” 攝影 谷帥博
2011年,煙澗村的“煙雲澗青銅器製作技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該村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倣古青銅器生産銷售,是國內較大的青銅器生産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目前,煙澗村擁有倣古青銅器公司26家,專業加工戶180余家,年産值達到1.6億多元。
在一家模具製作間裏,幾位五六十歲的婦女正用傳統工藝“失蠟法”澆築模具。村裏有很多像她們一樣的婦女,在家門口乾活,既能掙錢,又能顧家。據了解,煙澗村青銅器加工行業從業人員達千余人,收入在三千元到六千元不等。
青銅夢千年,相遇在煙澗。新機遇帶來新挑戰,伊川縣青銅發展的“建設一批特色村級博物館、打造青銅器博物館之村、培育一批能工巧匠、組建一個青銅協會、建好一個産業園區、做大文旅研學”六大目標正在逐一落地見效。
青銅編鐘演奏 攝影 郭利紅
據葛寨鎮黨委書記莊坤傑介紹,2023年以來,葛寨鎮通過發動群眾和運用市場機制,多方投資2000萬元,按照“規劃先行、先地下後地上、先拆後建及建管並重”的原則,對煙澗村青銅大道兩側及鎮區夏宜線兩側4.8公里內600多戶的地下管網、沿街建築立面、道路、水系、文化廣場、街心公園、景觀文化藝術墻、沿街青銅雕塑等進行了全方位建設提升,使小鎮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我們將持續對煙澗村進行提升改造,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把煙澗村建設成國內獨一無二的青銅特色小鎮,帶動煙澗村及周邊區域村民就業創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提高村民收入,推動鄉村旅遊資源整合發展;通過外地人才引進和本地人才培養,加強人才交流,使人才留得住、可持續、能發展,引領産業走品牌化、科技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讓伊川倣古青銅更溢彩,村民的日子更美好。”莊坤傑説。(文 葛高遠 王雪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