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7-03 14:47:36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48

小朋友在非遺市集上體驗“拉洋片”

  剪紙面塑、年畫風箏、中醫問診、美食扎堆……近日,在開封市“歡樂週末·非遺市集”活動現場,諸多非遺項目集中亮相,讓過往遊客市民看花了眼、“迷”住了心。

  非遺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具有不可複製性。近年來,開封市積極推進非遺項目的産業化進程,將非遺元素融入文化創意産業和旅遊産業中,推動非遺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匠心獨運 創新“突圍”

  在新時代,由於發展空間小、學習難度大等原因,綿延千百年的非遺技藝或多或少會陷入傳承人斷代、創新發展難等困境。面對新挑戰,一批非遺工匠守正創新,瞄準時代需求,以新眼光、新技術為傳統手工藝注入新的活力。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24

整齊陳列的官瓷作品

  為傳承官窯文化、再現官瓷風華,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非遺傳承人陳連義潛心研究20載,從兼收並蓄到獨出心裁,從繼承傳統到發展創新,靠著執著不懈的工匠精神,讓古老的北宋官瓷在新時代淬火重生、再放異彩。

  多年來,陳連義在繼承官窯文化的基礎上,在作品中融入了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的諸多理念,創新出與時俱進的新時期官瓷文化藝術品,深受社會歡迎。

  創作之餘,作為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黃河文化(官窯)産業學院的院長,陳連義從校園出發傳承北宋官窯製作技藝。如今,他不但建起了自己的窯口,擁有自己的文化公司群落,還建立起了集培訓、研發、生産、交流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基地。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0901

 官瓷“焦桐尊”

  “真正的藝術品,除了需要技藝支撐,更重要的還要有文化內涵。”陳連義説,經過20多年對官窯文獻的深入挖掘梳理,他確定了官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為“國泰民安”,並創建宋官窯編年展示館,樹立了官窯文化自信,為官窯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無獨有偶,汴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苗煒和陳連義有著同樣的看法,技藝只有在傳承和創新中才能彰顯其生命力和歷史文化的厚重。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44

汴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苗煒展示繡品

  汴繡也稱“宋繡”,是中國著名的繡種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以繡制中國名畫、古畫著稱於世,繡品古樸、典型、細膩。汴繡在北宋時期就已與書畫結合,有書法、山水、花鳥、樓閣、人物等題材。

  寒煙翠、春霧薄、花無語……在開封博物館苗煒工作室,刺繡作品《美人記》系列格外吸睛,在詮釋工筆重彩畫典雅韻味的同時,彰顯了刺繡針線語言的魅力。2018年,該作品獲評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40

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作品《美人記》

  “我六歲學繡,八歲學畫,1980年考入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業學習刺繡製作、設計、繪畫創作。幾十年來,我潛心鑽研繡技、研發針法,時刻將創新意識融于作品中,把傳統刺繡和重彩畫等進行結合,讓開封汴繡更有藝術內涵,更有生命力。”苗煒説。

  2023年以來,受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邀請,苗煒到該校傳授汴繡技藝,為非遺傳承培養後備力量。未來她希望自己帶出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建樹的年輕“匠人”,把汴繡文化發揚光大。

  非遺煥新 國潮來襲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無數非遺被搬上“雲端”,在創新表達中重回大眾生活,煥發時代價值。其中,在《夢華錄》等劇集播出後,開封成了網友們心中的嚮往之地,被宋人稱之為“四般閒事”的焚香、點茶、挂畫、插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體驗打卡。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31

太和香堂古法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鄧焚月在焚香

  據太和香堂古法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鄧焚月介紹,為了拉近大家和宋代雅致生活之間的距離,開封“宋風四雅”非遺項目借助雅集、演出等場景,通過娛樂化的體驗方式,讓遊客沉浸式感受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我們認為,非遺一定要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在新時代發揮最大價值。”鄧焚月説,自己和項目成員將點茶、挂畫、插花等技藝與現代家居美學相結合,在人們的心中植下一顆“宋代美學”的種子,為其傳承發展打下牢固基礎。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135

插畫技藝展示

  焚香重嗅覺之美,品茶重味覺之美,插花重觸覺之美,而挂畫則重視覺之美,四藝合一展現宋代文人雅士風雅韻味的生活美學。而朱仙鎮木版年畫,則深深根植于國人的春節記憶之中,代表著濃濃的年味兒。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悠久,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有的特徵,享有中國民間藝術與古代印刷術“活化石”之美稱。在開封博物館,這項傳統非遺技藝被運用在不同的載體之上,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0905

朱仙鎮木版年畫

  “我們利用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統圖案、傳統元素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産品,比如T恤衫、冰箱貼、拼圖、抱枕、帆布包等,讓傳統非遺以一種新的形式走進我們的生活。”開封博物館朱仙鎮木版年畫研究保護中心主任、朱仙鎮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蔡瑞勇介紹説,計劃創造一些新的年畫圖案,帶著它們走進校園,通過青少年傳承非遺技藝、傳播傳統文化。

【Amazing 河南】非遺國潮席捲開封 古韻文化“唱”出新“聲”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03111209

朱仙鎮木版年畫技藝展示

  作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的橋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非遺技藝正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和價值。

  截至2024年6月末,開封已舉辦40余期“歡樂週末·非遺市集”活動,200余項非遺項目參與其中,活動累計吸引市民、遊客參與達500萬人次。國潮來襲,古城開封打出一手“宋潮文化”牌,在“一城宋韻·東京夢華”城市文旅品牌上烙下鮮明的非遺印記、文化注腳。(文/圖 張雨晴)

編輯:萬慶麗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