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口:綠色召喚 材料當先
來源:河南日報  |  2024-07-05 08:58:47

  原標題:週口:綠色召喚 材料當先(總編輯走基層·新質生産力19城調研行)

週口:綠色召喚 材料當先

俯瞰金丹科技廠區。 郭徽 趙家奇 攝

金丹科技生産車間。 郭徽 趙家奇 攝

  三河匯流,滋養兩岸;沃野千里,一馬平川。放眼全國,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週口一樣,擁有1260萬畝良田,耕地面積接近市域國土面積的七成。

  種麥、種豆、種玉米、種甘薯……生於斯、長于斯的人們,面朝黃土揮灑汗水、辛勤耕耘,開創了輝煌的農耕文化。

  然而,當歲月更迭,農耕文明遠去,工業4.0時代來臨,週口又該如何把握“時與勢”、面對“新與舊”、統籌“破與立”,為城市未來解鎖新篇章?

  起筆金黃、落墨新綠,深耕生物可降解材料産業——週口以實踐作答時代之問。近日,河南日報報道組赴週口調研,從“一條鏈”切入,深入觀察這座城市如何搶抓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于變局中謀求綠色崛起。

  錨定未來:搶灘佈局千億藍海市場

  骨釘是治療骨折的輔助用具,我國每年有數百萬名骨折患者,消耗的骨釘數量超千萬枚。可是你知道,有一種價比黃金還供不應求的骨釘嗎?

  6月21日,在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丹科技”)産品展廳,記者得以一睹其真容。小小的骨釘色澤潔白,入手很輕,由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製成。

  “和一般的不銹鋼、鈦合金骨釘相比,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避免使用金屬骨釘造成的二次手術。”金丹科技項目總監王浩介紹,植入人體後,聚乳酸骨釘將在數月內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産物健康無害,深受醫患雙方的歡迎。

  根據品質的不同,一枚聚乳酸骨釘的市場價在2000至3000元之間不等。而這,只是聚乳酸眾多應用場景之一。

  用於包裝,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用於地膜,能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於縫合線、心血管支架,可在人體內降解,通過代謝排出體外……憑藉優良的特性、環保的底色,聚乳酸在多個重點領域正成為不可降解塑膠的強力替代品。

  “其發展前景相當廣闊。”王浩説,瞄準根治白色污染,面對千億藍海市場,金丹科技先人一步、主動入局,蓄勢八年,如今一朝展翅:公司年産可降解材料9萬噸、乳酸及其系列産品18.3萬噸,産品出口近100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實現營收14.18億元。

  不止金丹科技。在週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市可降解材料産業近年發展迅速,已形成一定集聚規模。

  以金丹科技為龍頭,以鄲城生物降解材料産業基地為核心區,一個以可降解材料為尖端産品、串聯起工農業的百億級産業集群蓬勃興起。

  數據顯示,集群內現有産值億元以上規模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20多家,規劃建設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3個。

  “今年年底,公司年産15萬噸聚乳酸項目一期工程將建成投運,屆時將進一步增強企業聚乳酸生産能力,為可降解材料産業集群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王浩説。

  雙核驅動:農業滋養孕育“工業之花”

  蘊藏千億發展潛力的可降解材料産業,為何在週口紮根、抽芽?

  決定因素有二,一為高質高效農業,二為現代生物技術。

  “三夏”時節,走進週口國家農高區,歷經多日高溫炙烤的玉米地,被一場及時雨“喚醒”。“苗子狀態不錯,還省了一道澆地錢!”6月17日,鄲城縣種糧大戶張軍告訴記者,“加上之前用噴灌設備澆過的兩遍,上千畝玉米苗都澆透了,眼下長勢良好。”

  和一般農戶不同,張軍地裏種的主要是高澱粉玉米,玉米澱粉含量超75%,每斤較市場價高5分錢。

  種這麼多,賣不出去咋辦?“不用愁!只要找金丹科技,人家照單全收。”張軍説。

  “我們所有的産品,都離不開玉米這個最初的源頭。”金丹科技農業板塊負責人程洪偉對記者説。

  週口是玉米主産區,每年玉米種植面積800多萬畝。通過發展訂單農業,金丹科技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合作,利用本地豐富的玉米資源,保障自身原料供應穩定,有效控制生産、物流成本。

  以玉米為原料,加工澱粉,進而制糖、生成L-乳酸、製備丙交酯及聚乳酸……一道道工序,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閉環,實現了玉米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多層次價值增值。

  “既契合國家‘雙碳’目標,又推動了綠色低碳循環、工農互促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農業綜合收益提升,一舉多得。”鄲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先禮説。

  這朵生長于農業土壤上的“工業之花”,由技術催生、由創新澆灌。

  “對技術的不懈追求是維繫金丹騰飛向上的最強動力。”金丹科技董事長張鵬在接受採訪時感慨,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缺少核心競爭力。

  10多年前,聚乳酸及其製備材料L-乳酸的工業生産技術被西方牢牢把控,只能依賴進口。在張鵬的帶領下,金丹科技連續攻關15年,成功打破了國外對L-乳酸産業化關鍵技術的封鎖,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研發持續推進,創新步履不停。2016年,成為全國最大乳酸生産企業的金丹科技,不滿足於固有成績,與南京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踏足新材料領域,研發聚乳酸關鍵技術。

  “目前,我們已成為全球乳酸、聚乳酸加工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最為完善的企業之一。在科技研發方面,公司堅持每年投入約1億元,研發改進聚乳酸、PBAT、PBS等可降解材料生産技術,全力推動可降解材料産業化生産取得新突破。”談起技術研發,張鵬滔滔不絕。

  依託金丹科技,打造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産業研究院;招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天罡集團入駐;支持銀豐塑膠建設可降解新材料産業園區……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産業鏈建設上,週口發揮産業聚集優勢,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創新産學研合作模式,為産業發展提供科技動能。”週口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通過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引進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下一步將推出更多優惠政策,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中拔節成長。

  重塑生態:三川大地上演結構之變

  一業強、百業興。可降解材料産業的發展,不是對原有材料的簡單替代,而是對相關産業生態的一次高品質“重塑”。

  圍繞這項“突破性技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高效配置、順暢流動,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在淮陽,從塑膠行業龍頭企業到可降解材料領域“新銳之星”,數年間,河南省銀豐塑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塑膠”)在産業轉型道路上大步邁進。

  該公司處於可降解材料産業鏈下游,金丹科技生産的可降解材料,正是在這裡加工成地膜、餐盒、吸管、包裝袋等可降解産品。“我們堅信,未來,可降解製品必將成為主流。”銀豐塑膠總經理陳振富説。

  ——在川匯,益海嘉裏(週口)現代食品産業園內,年加工20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已經投産。

  “該項目是週口市可降解材料産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將圍繞全市産業佈局,早日推動項目達效。”園區相關負責人吳會祥説。

  ——在鄲城,為獲取高品質的原料,金丹科技從源頭髮力,打造5萬畝的玉米原料種植基地,並以此為示範,大力推廣高澱粉玉米新品種、新技術。

  “玉米澱粉含量越高,公司的生産成本越低、産品品質越好。”程洪偉説,通過與省農科院合作推廣技術,企業將從根本上改善原料品質,促進地方農業提質增效。

  ……

  2022年,週口市將生物可降解材料列入該市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出“全力打造推動週口高品質跨越發展的新引擎”。

  兩年過去,隨著“限塑令”在全國多地施行,釋放的環保信號越來越嚴,越來越多企業捕捉商機、主動入局,週口居可降解材料産業鏈的“關鍵環”,産業正從一域向全域擴散,發展日新月異。

  “在現有基礎上,週口市精心繪製産業圖譜,積極開展産業鏈招商。”週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富生表示,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在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降解材料産業集群;到2030年,打造千億級的生物降解材料産業集群,引領全市經濟騰飛、全省生物降解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因勢而謀,乘“時”而上。展望未來,週口綠色崛起的創新故事將更加精彩。(記者 張學文 方化祎 胡延徵 李昊)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