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開展選聘“博士總工”活動 博士入企“才”富變財富
來源:河南日報  |  2024-07-15 09:55:01

  進入7月,學校已開啟暑假模式,黃淮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夏治強卻沒有閒著,他與駐馬店華中正大有限公司合作的科研項目——溶菌酶二聚體純化工藝探究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夏治強既是黃淮學院的青年教師,又是駐馬店華中正大的總工程師。今年4月,駐馬店市工業發展領導小組印發《駐馬店市選聘博士總工實施方案》,號召市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博士到提出需求的工業企業開展服務,積極投身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大潮。

  “這和我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産力的想法不謀而合。”夏治強介紹,他于6月初獲得企業頒發的“博士總工”聘書,在承擔原單位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每週到企業工作2至3天,幫助企業解決科研方面的問題。

  在駐馬店市,像夏治強一樣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到企業開展技術服務與合作的博士不在少數。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興。在駐馬店,生物醫藥、戶外休閒、新能源電動車、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等九大産業集群漸成型成勢,如何創新方式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支撐引領作用,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駐馬店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的一道必答題。

  為此,該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院士經濟”、開展“院企人才合作”工程、培育建設中原學者工作站等,引導創新要素向工業企業集聚,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助力工業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我們開展選聘‘博士總工’活動,目的就是讓更多人才從‘象牙塔’走進企業,讓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進車間,促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駐馬店市副市長孫繼偉表示,選聘“博士總工”活動作為深化産學研合作的重要一環,一頭連著科技創新,一頭連著産業發展,是駐馬店連結科技、金融、高校、企業資源的有益探索,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現實路徑。

  為推動選聘“博士總工”活動落地見效,變科研“才富”為産業“財富”,駐馬店落實好各項服務保障和激勵政策:“博士總工”入企服務經歷計入其基層工作經歷,工齡連續計算,考核合格的視同完成本單位崗位科研教學工作量;科技成果在企業成功轉化的,按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對於作出突出貢獻、考核結果優秀的選聘博士,派出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在崗位聘用、職稱晉陞時予以傾斜……一系列舉措在提高“博士總工”積極性的同時也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其專心科研。

  博士引進來,還得用得好。在選聘“博士總工”活動中,駐馬店市通過建立“産業需求庫”“博士人才庫”,將人才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做到“雙向奔赴”。

  天方藥業總經理王輝一直對高層次技術人才“求賢若渴”。“我們針對心腦血管、內分泌、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重大疾病領域進行了廣泛佈局,目前在研新産品有100多項,這就需要有大量高層次人才的支撐。”王輝坦言,受限于區域因素,很多博士都傾向於去大城市或者是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企業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存在一定難度。

  華中正大常務副總張惠康也有同感。前段時間公司通過獵頭和校招,成功對接上一名江南大學微生物發酵方面的博士,他的研究方向與我們的需求非常匹配,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地域限制沒能達成合作。“這次駐馬店市實施的選聘‘博士總工’活動,對企業來説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們從黃淮學院成功引進了一名微生物專業博士,雙方將在菌種篩選、數字生産、工藝優化等方面展開闔作。”他説。

  借助選聘“博士總工”活動,天方藥業、華中正大、駐馬店恒久機械製造、河南際騰生物等一大批本地企業都引進了與企業需求相匹配的博士,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了。

  而在“博士總工”劉超英看來,博士入企是雙贏之舉。“科研不能‘束之高閣’,通過服務企業,我能精準地了解到社會需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劉超英説,希望借此機會,打破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企業之間的隔閡,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企業發展有信心、人才幹事氛圍濃,在選聘“博士總工”活動的助力下,一個創新發展的嶄新局面正在駐馬店加速形成。(記者 劉曉波 河南日通訊員 苗銀)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