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高能級平臺 培育新質生産力 河南建設省實驗室體系助推創新發展(經濟聚焦)
研究多模態智慧網絡和網絡空間安全;開展電子級多晶硅提純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建設一流種業創新平臺攥緊中國種子……3年來,河南批復建設20家省實驗室,嵩山、神農、龍門、墨子等實驗室孕育一系列科技創新,成為培育新質生産力、助推河南高品質發展的強有力引擎。
面向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研究
沒有各類玻璃的實驗器材,不見科研人員身著白大褂,在鄭州市中原科技城,嵩山實驗室科研平臺的電腦一字排開。乍一看,還以為進入寫字樓的辦公區。
2021年7月,嵩山實驗室揭牌,拉開了河南省打造省實驗室的序幕。“前不久,我們發佈了多模態網絡環境、內生安全雲原生平臺兩項科研攻關重大成果,提供了網絡環境設施和網絡安全防護的方案。”嵩山實驗室科研部部長張濤介紹,相關成果已獲批“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可在政務、電力、醫療、金融等領域推廣落地。
“建設省實驗室是河南為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設作出的決策部署。”河南省科技廳總工程師高拓表示。近年來,省實驗室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努力取得原創性、顛覆性、迭代性科研成果,推動源頭科技創新轉化為新質生産力,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位於新鄉市的“中原農谷”,神農種業實驗室人工氣候室內,一株株小麥正茁壯生長。據介紹,這裡能模擬種子全生育週期所需要的氣候環境,春小麥一年可以繁育6代、花生一年可以繁育4代。
“實驗室通過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選育突破性新品種,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農種業實驗室主任張新友説。去年,實驗室選育的多個小麥、花生、芝麻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
神農種業實驗室南行10公里,但見黃河之水蜿蜒東流。在黃河實驗室,水沙調控、防洪安全、河湖修復等情況已經裝入“黃河大腦”。黃河實驗室建成數字孿生黃河工場,可構建擬真數字化場景,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3年來,省實驗室從無到有、加速成團,形成體系。截至目前,河南已批復建設20家省實驗室,分佈于鄭州、洛陽、安陽、濮陽、許昌等12個城市,在電子信息、新材料、低空經濟、先進製造與自動化、生物與新醫藥等多個領域注入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
匯聚優秀人才,打造新型研發機構
近期,中原納米酶實驗室組建理事會並順利召開第一次會議,學術委員會、戰略諮詢委員會組建完畢。望著名單中一連串的知名學者,閻錫蘊對實驗室的建設充滿信心。
閻錫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原納米酶實驗室主任,一直為實驗室的籌建四處奔波。中原納米酶實驗室位於鄭州航空港區中原醫學科學城,去年10月揭牌、12月完成法人註冊登記。今年7月,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當前,該實驗室第一個轉化項目“固氮納米酶産業化”已經動工,有望年底前投産。
“我們邊建設、邊運行、邊出成果,目前正按照任務導向、交叉融合、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加快完善管理架構、優化管理體系。”閻錫蘊説,作為省裏批准組建的新型事業法人單位,中原納米酶實驗室不定行政級別,擁有充分的人、財、物等自主權。
在漯河市,中原食品實驗室大廳內10余幅兩院院士寄語海報一字排開。中原食品實驗室副主任蘇景凱介紹,實驗室創新推行“1個省外首席科學家+1個省內首席科學家”的雙首席制。如今,該實驗室圍繞六大食品研發方向組建了24個科研團隊。
據介紹,20家省實驗室的主任幾乎全部由兩院院士擔任,戰略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更是匯聚數百名專家,一批批高學歷青年人才也在加速匯聚。
截至今年6月底,省實驗室(産業技術研究院)總人數達1914人,其中科研人員1509人,組建科研團隊190個。今年初公佈的2023年兩院新增院士中,1名省實驗室主任和3名省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當選。
賦能産業發展,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硅的純度可以有多高?龍門實驗室給出的答案是:大於99.999999999%,甚至達到“13個9”。提純到這一級別並保持穩定性十分困難,也曾是困擾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技術難題。
作為中國五礦下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硅高科具備工程應用研究優勢,但基礎研究等方面存在短板,長期在電子級多晶硅關鍵核心技術上“卡了脖子”。
“硅是晶片的原始材料。晶片的光電傳輸就像是賽跑,硅的純度越高,賽道的障礙就越少、速度也越快。”龍門實驗室智慧裝備先進材料科創中心主任潘昆明介紹,我國半導體硅片製造用的電子級多晶硅九成以上依賴進口。
龍門實驗室揭牌後,蒐集企業技術痛點、堵點,僅用一個月便開啟了“先進硅基光電功能材料”等重大項目課題。龍門實驗室還設立服務中硅高科的課題聯絡員,發揮院士團隊的基礎研究優勢,通過大量的理論推導和計算模擬,在數以百計的工藝組合中,尋找到了破解超高純電子級多晶硅品質一致性難題的最優解。
在中硅高科車間,一根根紅彤彤的硅棒被加工成一塊塊深灰色的多晶硅,閃耀著金屬光澤。“得益於和實驗室合作,我們的電子級多晶硅實現了産品穩定性提升和生産成本下降。”中硅高科研發中心高級研發工程師袁振軍説,産品的關鍵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逐步實現了國産替代。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3年來,省實驗室相繼建立起“以重大需求為牽引、産業鏈出題、實驗室答題”創新模式。去年一年,省實驗室簽約合作企業49家,簽訂合同金額為6591.5萬元,服務企業數百家。
與此同時,一系列有益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正在加速出臺。近年來,河南先後印發《河南省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河南省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暫行)》,多家省實驗室成為試點單位。
“當前,省實驗室上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下接省內‘7+28’先進製造業集群和重點産業鏈,不斷打通從科研強到産業強的轉化通道,培育新質生産力,為産業發展蓄勢賦能。”高拓表示。(記者 張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