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驕陽似火,在位於信陽市商城縣河鳳橋鄉新橋村的絲瓜種植基地內,村民們摘下一條條由青變黃的老絲瓜,運到渠邊,就著清清的溪水進行清洗處理。
“我們這兒種絲瓜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賣絲瓜絡。縣裏的原耕公司收購加工生産出的絲瓜絡製品,已經出口到國外了。”河鳳橋鄉鄉長武洋高興地説。
武洋口中的原耕公司全稱是商城縣原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人是“9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楊淑娟。2016年11月,在杭州電商界創業有成的楊淑娟秉承“電商為媒、綠色助農”理念,返鄉創辦了原耕公司,堅持優選地方優質農特産品,借助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絲瓜絡曾是無數農村家庭不可或缺的“洗碗神器”,承載著幾代人的溫情記憶。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現代清潔用品逐漸取代絲瓜絡成為市場主流,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在深入鄉村優選農特産品時,楊淑娟發現挂在籬笆上的絲瓜絡大多無人採摘。憑著她對市場的敏銳觀察以及當前人們對原生態綠色産品的推崇,生態環保、綠色天然的絲瓜絡,迅速成為她主推的綠色産品之一。在保留絲瓜絡原生態的基礎上,原耕公司很快開發出包括鞋墊、杯刷、洗澡巾、清潔布在內的40余種絲瓜絡産品。
“這些創新産品一經推出就大受追捧,國內外訂單持續增長,已遠銷到國外50多個國家,涵蓋國內外170多個城市。”楊淑娟表示。
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原耕公司已在商城縣12個鄉鎮48個村建立了絲瓜種植基地,2024年又擴展到相鄰的潢川、固始兩縣,總種植面積超萬畝,絲瓜絡單品電商銷售額已達3100萬元。
楊淑娟表示,種植絲瓜每畝收入近5000元,平均每種植3畝絲瓜就可帶動一人就業。絲瓜絡産品的熱銷,也為老區群眾蹚出了一條高品質、可持續、因地制宜發展的富民新路子。
“小絲瓜出國門,闖出鄉村振興新‘絲’路。”商城縣委副書記呂菲表示,借助電商平臺,商城縣的絲瓜絡産業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起全球市場,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産業之一。(文 廖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