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在引導旅客填寫外國人入境卡。 謝文長 攝
8月14日早上8:50,距離河南博物院開門還有10分鐘,遊客早已在門口排起了長隊。
“基本上每天如此,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暑期營業日的常態。”河南博物院首席講解員陳瑩瑩告訴記者,在每日熙熙攘攘的遊客中,外國遊客的身影顯著增多。
自7月15日起,鄭州航空口岸對54個國家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到河南觀歷史遺跡、賞自然風光、體驗民風民俗,為河南旅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是這裡嗎?”“就是這裡!”8月7日,2024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來到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分別以“文字”“華服”“文化”“功夫”為主題的4支夏令營隊伍相聚黃河之濱。
“這些文物活著,我們就活著。”在“天子駕六遺址坑”劇場演出中,“周天子”的最後一句話給愛爾蘭索恩國際教育營營員劉金浩留下了深刻印象,“劇場形式很有意思,一場古人與現代人的對話發生在我的眼前,非常震撼。”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其中通過免簽入境854.2萬人次,同比增長190.1%。
加入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朋友圈”後,河南積極推進多項政策實施,圍繞“食、住、行、遊、購、娛”等重點領域,提升外籍遊客在河南旅遊、生活的體驗。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作為境外遊客來豫的第一站,已啟用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提供英語諮詢、協助開通移動支付、綁定境外銀行卡等服務。
同時,針對外籍人員的各類服務已遍及省內多地,一個更加優質高效的旅遊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鄭州市文旅部門發佈入境遊首站城市配套政策,對接待入境遊的旅行社、包機、專列和新興客源地市場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在重要景區、酒店等文旅場所部署外卡POS機和兌換點。
遊清園、穿漢服、做年畫……開封文旅依託城市旅遊資源優勢,結合旅行社開展入境産品吸引力調研,推出7條入境遊線路。
“China Travel”的熱潮催生外語導遊需求的擴張。洛陽導遊協會會長王理想介紹,當前英語導遊十分受歡迎,法語、日語、俄語、韓語、德語等小語種導遊的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我們要用更優質的服務,吸引各國遊客前來遊玩”。
河南省還成立了“河南入境旅遊發展聯合體”,將通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政策創設、優化産品供給等舉措,圍繞産品打造提升、市場推廣拓展、入境旅遊便利化等方面,進一步擴大河南省入境遊客規模……
“鄭州航空口岸加入144小時過境免簽‘朋友圈’,為重塑河南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形象提供了難得機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與黨史黨建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唐金培説。
有朋自遠方來,河南如何讓客人與歡樂撞個滿懷?在文旅持續火熱的基礎上,還有什麼更好的待客之道?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規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指出,應高起點打造具有世界唯一性、國際引領性的中華文化新地標文旅項目和時尚旅遊産品,高標準規劃設計城市旅遊和度假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特別是外語導視系統和服務設備,高品位謀劃好境外宣傳推廣工作,擴大“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下半年還將重點完善廳際協作、省市聯動的入境遊工作推進機制,重點做深做透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客源市場,依託海外社交媒體平臺開展境外行銷推廣,將這一政策紅利盡可能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旅産業紅利,讓河南的文旅産業成為新一輪改革創新的孵化器和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記者 郭歌 見習記者 劉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