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確定鐵路港建設目標 2025年,高鐵貨運領跑全國
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動航空港區四港聯動發展服務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河南省鐵路港建設的最新目標——
《措施》的出臺,為河南進一步擴大開放帶來哪些利好?對於區域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動能?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打通國際陸港對外通道
立足於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省委、省政府超前謀劃,實施優勢再造戰略,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佈局建設鄭州國際陸港新址。
《措施》提出,確保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2025年5月底前建成,謀劃推進鄭州國際陸港接入隴海鐵路,結合陸港功能統籌研究編組站選址問題,打通國際陸港對外通道。
據了解,鄭州國際陸港新址總體按照“一港七區”佈局,並細分為26個功能板塊,一港即鄭州國際陸港,七區即國際班列集散中心區、新能源汽車物流服務區,以及大宗物資供應鏈、保稅功能拓展、商貿配套、水港協作戰略預留、新興物流戰略預留區等五大功能區。
6月底通車的鐵路專線已實現國際陸港與國鐵京廣線的接軌。未來,規劃國際陸港至開封段,形成開封—國際陸港—上街隴海鐵路平行線;遠期將建設西部聯絡線,形成與隴海鐵路平行的第二通道。
打造中歐班列河南品牌
《措施》提出,積極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聯通歐亞、串聯RCEP成員國的陸上經濟走廊。加快中歐班列整體平移,支持國際陸港加快新增功能口岸申報,打造中歐班列河南品牌。
據了解,佈局于鄭州國際陸港新址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於2023年年底開工建設,前期主要建設鐵路東場站、集裝箱共享中心、公鐵聯運中心、國際倉儲分撥中心等,預計今年10月底前可建成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核心功能區。
2013年,中原大地上第一列中歐班列從鄭州圃田站開出,河南“陸上絲綢之路”建設從無到有。11年來,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超1萬列,綜合運營能力保持全國前列,助推鄭州獲批中東部唯一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成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為河南這樣的內陸省份發展口岸經濟、通道經濟、開放經濟帶來了良好機遇。”省政府口岸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規劃建設高鐵物流基地
《措施》提出,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城際動車所、高鐵物流基地,加快鄭州航空港高鐵多式聯運、高鐵物流樞紐等項目建設。
近年來,隨著高鐵鄭州航空港站的開通運營,鄭州航空港的交通樞紐優勢更加凸顯。今年7月,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與河南鐵建投集團舉行簽約儀式,雙方確定,將用5年時間共同推動鄭州航空港高鐵物流園區整體性一體化開發,建強高鐵物流大平臺。
今年1月14日,高鐵鄭州航空港站開行全國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快運示範線——鄭渝高鐵貨運。
隨著“米”字形高鐵網的建成通車,以鄭州為中心,已形成1小時覆蓋省轄市、2小時連通周邊省會城市及京津冀、3小時通達長三角、4小時通達成渝地區、5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出行圈。高鐵從鄭州出發通達全國重點城市、3小時內直達地級市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高鐵鄭州航空港站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有幾公里,未來,國際航空貨郵一落地,可迅速銜接“米”字形高鐵網向全國快速分撥,鄭州將迎來擴大開放、高品質發展的再次躍升。(記者 楊淩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