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芡實豐收之際,8月21日,位於信陽市潢川縣張集鄉的2000畝芡實田綠波盪漾,種植基地一片繁忙。車間內,芡實加工有條不紊地進行。初選、打磨、清洗、分類、包裝……每一道工序都精細入微。芡實的毬果經打磨後,露出一粒粒飽滿的青色果實。
“我們的芡實口感糯滑,不僅在當地市場廣受歡迎,還銷至武漢、駐馬店等多個地區。”基地負責人劉先勇介紹説,自己從2016年開始種植芡實,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不懈努力,産業逐年向好。
“我們的芡實經過機器打磨和初選後,又實行嚴格的人工篩選,保證顧客買到的芡實都是優品。”為了確保芡實的品質,劉先勇採用了無公害種植技術,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確保産出的芡實健康安全。他還積極引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提高芡實産量和品質的同時,降低生産成本。
據了解,張集鄉芡實種植戶達百餘戶,畝産為400斤至600斤,扣除人工成本與種植投入,每畝純收入可達上萬元。芡實採摘、分揀和深加工等環節,又帶動張集鄉周邊閒散及弱勞動力穩定增收,“小芡實”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手。
近年來,張集鄉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産業,調整優化産業結構,通過“企業+農戶+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潢川特色的水産業發展之路。下一步,張集鄉將繼續擴大芡實種植規模,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更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推動潢川芡實産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讓更多的農戶從中受益。(文 桂榕嶺 熊康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