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張雨晴):9月5日上午,鄭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鄭州市雙槐樹遺址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佈會,介紹《條例》的立法必要性、出臺過程、主要內容,並就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張雨晴
據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東介紹,制定《條例》是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的必然要求,是推動遺址保護工作高品質開展的必要保障。雙槐樹遺址作為鄭州歷史文化遺産的一個具象,承載著文化起源和情感記憶,是展現城市魅力的有形價值符號。通過地方立法對雙槐樹遺址予以保護、夯實遺址保護的制度基礎,對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增強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鄭州市和鞏義市政府、文物局及相關部門在遺址發掘和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條例》的頒布實施,對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作出了更加嚴格、更為科學的規定。
《條例》明確了雙槐樹遺址的保護對象,劃定了保護區域,規定了在雙槐樹遺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禁止行為,針對不同區域實施分類保護。
《條例》規定,鄭州市、鞏義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雙槐樹遺址的科學研究和闡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等深入挖掘遺址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鼓勵利用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等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研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鞏義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多元運營機制,推進雙槐樹遺址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發展遺址特色文旅文創産業,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廣大公眾。
《條例》建立了雙槐樹遺址保護安全監督制度、日常巡查制度和區域保護制度,要求保護機構編制遺址保護應急預案,加強日常巡查、檢查以及採取相應處置措施;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數字化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對遺址本體保護狀況和周邊環境實施智慧監測;鼓勵設立群眾性文物保護組織,引導群眾在生産生活中避免危及遺址安全。此外,鞏義市人民政府根據雙槐樹遺址保護、管理及利用需要,可依法對遺址保護區域內集體土地實施徵收。
鞏義雙槐樹遺址作為距今5300年前後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的重大發現,先後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項目。《條例》的實施,將對進一步加強雙槐樹遺址的保護、管理、利用,保持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深刻闡釋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以及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為將雙槐樹遺址打造成中華文明地標、推進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