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固始:再生稻成致富增收新“法寶”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11 10:56:06

  10月9日,在信陽市固始縣沙河鋪鎮雙廟村1000多畝的再生稻田裏,該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正查看再生稻灌漿成熟情況。

  據了解,這片上千畝的再生稻種植田塊,屬於雙廟村種糧大戶饒培軍。2019年,在農技人員指導下,饒培軍創辦的新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首次種植了300畝再生稻。這種一次栽插就可以實現二次收割、同時省去了翻耕、育苗、插秧等工序的水稻種植模式,讓饒培軍很是興奮。2024年,新綠源種植專業合作社100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了再生稻。

  “今年再生稻第一季,在持續高溫的情況下,我們幹谷達到了1200斤。目前第二季,看眼前的長勢,産出幹谷500斤沒問題,兩季總計下來可達幹谷1700斤,按照現在的糧價可達到2100塊錢左右,總體算下來比種一季普通水稻收益要大得多。”饒培軍算起了豐收賬。

  近年來,固始縣高度重視糧食單産提質增效工作,以再生稻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再生稻種植示範推廣,拓寬提升糧食單産新路徑,鼓勵統一集中育秧、全程機械化種植,引導農民參與規模經營,讓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腰包更鼓,推動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

  固始縣地處江淮,屬水稻主産區,從時間和氣溫上,水稻種植一季有餘,但是兩季不足。利用稻茬田種植小麥、油菜,但成本高、産量較低,農戶積極性並不高,從而導致該縣常年存在一定數量的冬閒田。從2019年起,固始縣逐步推廣再生稻種植,實現一種兩收,既解決了冬閒田問題,又實現了糧食增産增效。

  在2024年固始縣政府工作報告中,該縣提出要守牢底線任務,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發展再生稻20萬畝。該縣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並在政策支持、基地示範、技術培訓等方面引導鼓勵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在山區發展再生稻種植,提高農田糧食産能和農民收入。

  再生稻不僅省工、省水,大米的米質和口感也更加適宜。在惠農政策和糧油企業的加持下,該縣的再生稻種植也開始走品牌化道路,銷售市場不斷擴大。再生稻,這種“水稻一種兩收”種植模式,不僅是稻田裏的豐收“密碼”,也成為農民致富的新“法寶”。 

  “種植再生稻,平均畝産比種一季稻要多收400元左右。目前,我縣初步走出了一條節本增效,糧食增長和耕地科學利用的生態發展之路。”固始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高級農藝師周衛合介紹道。(文 何婷 王京玲)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