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西峽:“千萬工程”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14 16:16:11

  10月12日,在南陽市西峽縣五里橋鎮土槽村,儘管空中飄著濛濛細雨,依然阻擋不住遊客在“愛情小鎮”遊玩的腳步。

南陽西峽:“千萬工程”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遊客漫步在西峽縣五里橋鎮土槽村“愛情小鎮” 攝影 王小軍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百里伏牛山披紅挂彩,道不盡豐收的喜悅。截至目前,地處伏牛山腹地的西峽縣272個村累計已建成特色産業專業村266個,創建四美鄉村245個,蹚出了一條鄉村共富共美共治的山區“千萬工程”新路子。

  因地制宜 佈局鄉村發展新藍圖

  成立於2022年的回車鎮雙河村電商服務中心,依託312國道沿線獼猴桃産業區規劃,業務版圖沿著312國道遍佈全縣,一躍成為區域銷售龍頭,帶動7個村增加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2023年,該電商服務中心銷售收入由2022年的240萬元增長到410萬元。

  西峽縣立足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依託國省道幹線公路網、地形地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特點,規劃設計“1+4”産業發展五大示範片區,即中部三産融合示範先導區、鸛河沿線香菇産業區、312國道沿線獼猴桃産業區、328省道沿線中藥材産業區和208國道沿線農文旅融合産業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組建五大片區建設專班,在優化項目、資金、人才、土地、信息等發展環境的同時,推動各片區內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協同提檔升級,形成“先導引領、四區並進,功能互補、服務共享”的有機協同效應。

  轉型升級 打造鄉村産業新路徑

  西峽縣“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不足0.7畝。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西峽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4067元,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2376元、4014元。造成這一巨大反差的,正是西峽蓬勃發展的“菌果藥旅”特色産業。

  “工業思維抓農業”是對西峽鄉村産業發展的集中概括。聚焦産業轉型升級,西峽縣建立了“菌果藥旅”産業鏈鏈長制,融合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合力推動特色産業擴鏈、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産業優化轉型。

  西峽縣先後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家,引進香菇、獼猴桃、山茱萸新品種15個,打造核心技術體系;建成雙龍香菇、丁河獼猴桃、米坪中藥材等專業市場7個,正在建設省部共建國家級食用菌産地交易市場,吸引全國各地10余萬客商;發展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體系,産業鏈條延伸至鄉、村、組、戶,擁有網店2500余家、電子商務企業226家,建成獼猴桃小鎮、香菇小鎮等特色小鎮12個。

  2023年,該縣設計“西峽貝貝龍”形象品牌,推出“讓世界愛上中國菇”“中國人的陽光金果”等宣傳語;推進農文旅融合提升,形成“避暑養生地、南陽老界嶺”“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沉浸式體驗地,推動農特文旅産業向品牌化發展。

  目前,“菌果藥旅”産業綜合效益360多億元,成為破解農民增收瓶頸的“富民密碼”,全縣80%以上的群眾、80%以上的收入來自四大産業。

  和美共富 繪就鄉村生活新圖景

  在群山環抱的西峽縣五里橋鎮稻田溝村帳篷部落,19個帳篷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幅“悠然南山下”的美好畫卷。

南陽西峽:“千萬工程”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空中俯瞰西峽縣五里橋鎮稻田溝村帳篷部落 攝影 張峰

  投資1000余萬元的帳篷部落是稻田溝村基礎設施提升後招商引資的第一個農旅項目,也是農村生活改善提升的集中體現。

  長期以來,西峽縣持續不斷對鄉村路域、村域、水域、田域進行全要素治理,對村莊綠化、美化和基礎設施進行全方位提升,探索片區式、輻射式、差異化的“未來鄉村”建設模式,森林覆蓋率達80.35%,農村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焚燒發電,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70%,改廁戶佔常住戶的95%;持續開展“六清”“六治”行動,開展“一宅變四園”、三線治理等專項行動,讓廢棄物變微景觀,培育命名各級“美麗庭院”示範戶2.7萬餘戶。“村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畫中”成為西峽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拿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順暢高效的運轉機制、持之以恒的創新辦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西峽樣板’,爭創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實踐示範基地縣。”西峽縣委書記馬俊表示。(文 王小軍 范亞康)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