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指數(2023)》發佈 我省多個城市位次實現前移
10月28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統計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理論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會上正式發佈《中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指數(2023)》。
該指數報告將生態經濟學理論、系統耦合理論等理論與黃河流域發展實際相結合,圍繞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和文化發展3個子系統構建了中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對2017年至2022年中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2年,黃河流域城市發展指數總體呈波動上升態勢,其中,2019年指數增幅為近幾年最高水準。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和文化發展3個子系統指數均呈上升發展態勢,三者耦合協調度穩步上升。從報告測算的70個樣本城市發展指數排名來看,與2017年相比,2022年有30個城市的位次實現前移,其中包括河南省的開封市、南陽市、濮陽市、濟源示範區等。值得一提的是,在70個樣本城市中,河南省鄭州市高品質發展指數位居第二,排在陜西省西安市之後。
此外,報告還從資源利用、環境治理、開放發展、文化資源等9個方面對樣本城市發展指數進行了分析,從加快提升黃河資源利用效能、加快繪就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底色、加快推動黃河新質生産力發展、加快構建黃河對外開放新格局、拓寬黃河文化傳承發展新路徑等5個方面,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在研討會主旨報告階段,來自沿黃九省(區)社會科學院及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等相關單位的6位專家作了主旨發言。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將始終秉持同心協力、群策群力理念,創新研討交流模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抓好黃河流域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記者 金京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