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人民網鄭州10月29日電(記者王佩)鄭州猴加官、商丘魚燈、洛陽唐三彩、浚縣泥咕咕、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10月28日,記者走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琳琅滿目的非遺手作令人目不暇接,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感受非遺裏的河南。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的地坑院,還原了豫西“地下四合院”的建築風貌,其營造技藝是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地坑院內有11個院子,河南非遺體驗店、民藝市集、老字號餐飲等文化業態聚集於此。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非遺裏的河南》。琳琅滿目的非遺文創挖掘了豐富多彩的非遺與民間手藝,讓人愛不釋手,連店內的座椅都是非遺文創産品——洛陽黃河鼓。
店內低懸的商丘魚燈,色彩明艷,靈動生趣,放到如今,審美也不過時。“它以竹篾為骨,宣紙和絲絹繃糊,用礦石原料彩繪而成。節日夜晚,點一盞魚燈出門,很拉風。而且魚燈經這種礦石原料染色,放置百年也不會褪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首席推薦官孔祥磊介紹。
遊客宋歌沒想到,《紙上河南》把“紙和皮”玩出了這麼多花樣兒,匯集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信陽羅山皮影、特色風箏、剪紙、花燈等傳統手工藝。“在《紙上河南》,我還能親手體驗製作這些非遺工藝品,與中原文化來一次深度交流。”宋歌説,“《布老虎與泥泥狗》中以布藝刺繡和泥塑彩繪為主的河南民間玩具,既保留了我兒時的記憶,又迭代升級,樣式更潮,功能更多。”
“在只有河南,看劇的盡頭是逛文創,文創的盡頭是感受非遺。”在社交媒體,不少網友寫下心聲。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被遊客調侃“有説頭沒看頭”,如今在河南,非遺産品正成為文旅消費中的“香餑餑”。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遊客觀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非遺裏的河南。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遊客參觀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遊客觀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展示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遊客觀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遊客觀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非遺展品。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