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元素”護航神舟啟新程
來源:河南日報  |  2024-10-31 09:59:06

  神舟啟新程,天宮再會師。10月30日淩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來中國“90後”訪客。

  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在護航任務過程中,來自河南眾多航天軍工企業的一批“科技元素”熠熠生輝,再次貢獻了“河南力量”。

  “每次發射,都是對我們産品的一次檢驗,只有做到萬無一失,才能確保穩妥可靠。”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告訴記者,為滿足空間環境數據傳輸可靠性、長期在軌維護要求,該企業為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配套研製了符合人機工效學的快鎖矩形連接器,航天員在艙內可實現快速維護,使用方便,鎖緊可靠。

  此外,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製配套的穿艙氣密封連接器,廣泛應用於神舟飛船各型號感測器之間的穿艙電氣連接,保證了各艙段間的氣密性。由該企業提供的航天員艙外服臍帶電纜、背包電纜、臍帶轉接裝置、艙載電纜等産品,則為航天員太空安全出艙打造了“生命通道”。

  “航天産品要求極其嚴格,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堅決不能帶一絲疑問上天。”在中國航天科工河南航天,檢測中心裝配班組長王中華介紹,本次發射任務中,河南航天為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熱控分系統提供的自鎖閥、溫控閥、電磁拖動機構等多種類配套産品,分別應用於載人飛船的熱控分系統、供氣系統、對接機構與推進系統。

  其中,高端液壓泵閥等關鍵零部件對産品潔凈度與長壽命有著極高的要求,在裝配過程中要求産品在50倍顯微鏡觀察下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多餘物存在。裝配班組需要在特殊的萬級凈化裝配間中進行操作,同時通過工藝提升、硬體優化、品質把控與優先保障等手段,將設計要求提高一個等級來進行配套生産,確保交付産品的性能條件與産品數據百分之百達標。

  空間交會對接,需要鐳射雷達的精準測量。從最初橫向交會對接的成功,到後來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的突破,由中國電科二十七所研製的空間交會對接鐳射雷達,迄今已成功完成了16次空間任務。

  “在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接近段和靠攏段,鐳射交會對接雷達可以提供精確定位和測量支撐。”中國電科二十七所技術專家表示,鐳射交會對接雷達可以完成對有限空域內目標飛行器的搜索、捕獲、跟蹤測量,實時獲取相對距離、距離變化率、視線角、視線角變化率等參數,提供精準數據,支持飛船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實現空間交會對接。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為了保障每次發射任務都在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的週密保護之下,中國電科二十二所提供了包括定向儀、信標機和航天員通話電臺等在內的多種設備,且均為自主研製。尤其是機載定向儀、車載定向儀、船載定向儀,分別裝備在直升機、運輸機、搜索車輛、救助船舶等多樣化的搜索平臺上,打造了一張近、中、遠程結合的立體化搜救網絡,保障範圍覆蓋主著陸場、應急著陸場和海上應急濺落區,全程全方位無死角“緊盯”飛船發射狀態。

  “百戰歸來、從零開始。”中國電科二十二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負責人表示,“發射階段,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裝備能‘備而不用’,但無論是否使用,我們都必須常備不懈。”

  為了確保任務如期完成,團隊成員遠赴南海、東海和北海救助局,在救助船舶上安裝調試船載定向儀,進行岸邊靜態測試;在外海開展設備標校和拉距測試,驗證設備主要性能指標。搜救船隻顛簸劇烈,大家克服身體不適,在短短十多天內,順利完成了船載定向儀加裝和海上標校測試,確保設備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電波觀測團隊也重任在肩,持續開展電離層環境加密觀測和跟蹤分析,預警專家和值班員24小時不間斷做好環境應對準備,及時提供數據和分析報告,為神舟十九號順利升空保駕護航。

  這份成功的背後,有來自河南科研生産團隊的默默奮戰,有河南航天軍工企業的硬核力量。(記者 尹江勇 師喆)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