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11月6日至8日,由河南省委統戰部主辦的“港澳知名企業家和代表人士中原行”活動舉行。來自香港、澳門的70余位知名企業家和代表人士先後走進鄭州、洛陽、安陽三地,考察知名企業、産業園區,到訪博物館、大遺址,參加專題推介、項目洽談等活動,實地感受河南的科技創新活力和深厚歷史底蘊。
從中原科技城到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從超聚變公司到宇通客車,從中歐班列到好想你公司,港澳知名企業家和代表人士邊走邊看,對鄭州在科技創新、産業發展、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讚不絕口。
“這次回來特別激動,看到鄭州的發展一日千里,做到了既要金山銀山又有青山綠水。希望有更多港澳同胞和世界華人來鄭州交流經驗。”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河南聯誼總會主席楊志紅説。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院長劉建德長期從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對鄭州市相關産業頗感興趣。他説:“通過這次活動,我看到鄭州滿滿的誠意,感受到對企業家的尊重和支持。未來希望能在鄭州多投入科研資源,把一些好的項目落地。”
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企業家和代表人士一行走進中原醫學科學城、鄭州國際陸港,實地考察鄭州在生物醫藥、樞紐經濟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績。“古有‘絲綢之路’駝鈴聲聲,今有中歐班列汽笛陣陣。中歐班列的每一次起航,都滿載著河南製造走出國門、擁抱世界的夢想。這裡是中歐班列的‘新家’,到2025年,國際陸港將實現關鐵融合、區港一體、資源集聚,支撐保障國際班列開行量達到5000班次。”河南國際物流樞紐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鄺山向客人介紹道。
在洛陽,港澳嘉賓應邀參觀了洛陽市規劃展示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中州時代新能源生産基地、鈉美新能源科技(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了河南通達電纜、中原綠色智造産業園等。
河南與港澳人緣相親、文脈相通,歷史淵源深厚,合作互補性強。長期以來,港澳各界人士積極到河南投資興業,為河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次來洛陽,在規劃館裏看洛陽曆史、現在、未來軸線,還探訪了很多高科技産業,書本裏的洛陽真實地出現在面前,非常震撼。”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建設與環境學院原院長、西南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徐幼麟説,“香港也在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特別是在生物科技、醫學科技、海洋和環境等方面,感覺到香港和洛陽兩地具有廣泛的合作前景。作為一名科技界的代表,今後會努力推動兩地的合作。”
在安陽殷墟博物館,古老的甲骨文承載著歷史的密碼,精美的玉飾、骨飾閃耀著往昔的光輝,司母辛鼎莊嚴肅穆,亞長墓出土的青銅鉞更是威風凜凜。
“在這裡,每一件文物都像是在訴説著古老而神秘的商代文明故事,置身其間,感覺就像是穿越了時空。”企業家和代表人士一行漫步于博物館展廳,連連感慨。
而在安陽無人機産業園,從無人機零部件、發動機、整機製造,到飛控研發,再到飛行服務,無人機産業鏈已然形成。
“安陽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還有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無人機産業。兩者的完美結合,讓這座城市獨具魅力。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來領略它的風采。”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中華精英有限公司主席楊凱山説。
這場跨越千里的相遇,不僅讓來自港澳的知名企業家和代表人士感受到河南發展的蓬勃動力,也在行走中積極探索合作新路徑,共繪發展新藍圖,上演了一場熱情的“雙向奔赴”。(記者 王雪娜 王冰珂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利國 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