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萬慶麗
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萬慶麗):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廣大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正不斷繪就一幅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神奇畫卷。
萬畝油茶花如雪 繪就山村好風景
初冬的信陽,色彩斑斕,景色如畫。在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一簇簇潔白的油茶花正昂然挺立在枝頭,頗為賞心悅目。
油茶又叫茶籽樹、茶油樹,其種子可榨油,營養價值高,應用廣泛。
司馬光油茶園 攝影 萬慶麗
小油茶為健康加好油。據河南省聯興油茶産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陳柱介紹,企業現有油茶種植基地2.16萬畝、茶葉和苗木種植基地1.08萬畝、年加工3萬噸油茶籽的加工廠1個。企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開放共享、産業帶動、長效富民”的發展理念,以油茶主産業鏈為重點,積極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把産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有機結合,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山茶油 攝影 萬慶麗
企業還常年帶動3000余名農民在家門口靈活就業,人均年增收五千多元。光山縣槐店鄉陳洼村村民鄭術友説:“我和周邊一些年齡較大的農民會選擇來基地幫忙,這樣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給家裏增加收入。”
小小油茶真正實現了荒山利用,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老區菌菇朵朵開 登上世界餐桌味道好
農業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在光山縣正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十里鎮正和菌業基地,當地村民正忙著採摘一朵朵菌菇。被搬運上車後,這些菌菇將會經過滅菌、烘乾、冷凍等流程,很快被運往全國各地,甚至遠渡重洋到達世界人民的餐桌。
菌棒生産車間 攝影 萬慶麗
據介紹,光山縣正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個集食用菌菌種研發、菌棒生産、種植示範、推廣培訓、加工銷售與出口貿易於一體的高新技術、專精特新、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産優良菌種1000萬斤以上,日産菌棒可達6萬棒至10萬棒,已出口至13個國家和地區,為豫南規模較大、裝備先進的現代農業示範企業。
企業踐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銀行+政府+保險”五位一體模式,走出“産業振興”的良性循環之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未來鄉村向美行 非遺點綴美好生活
一棟棟白墻黛瓦的倣古建築吸引著遊客的目光,一件件設計精美的文創産品進了遊客的背包,還有一批批研學少年在小火車、遊樂場裏盡情“撒歡兒”……在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處處彰顯著這座美麗鄉村的與眾不同。
“中國傳統村落”“全國美麗休閒示範村”“全國文明村鎮”“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文化産業特色鄉村”“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對於這諸多榮譽,東嶽村黨總支部書記楊長家很有感觸:“我們就是把文化都挖掘出來了!”
東嶽村非遺展示 攝影 萬慶麗
據了解,東嶽村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12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東嶽村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利用花鼓戲等優勢非遺資源,組團營業演出增收,既促進了文旅融合,又實現非遺項目活態傳承。
2015年以前,東嶽村貧窮、落後,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精氣神低下,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2015年9月至今,中央辦公廳定點幫扶光山縣,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項政策加持下,東嶽村交通、水利、人居環境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3年,村集體收入74.4萬元,2024年預計要突破100萬元。老百姓從自卑變自豪,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感恩。
光山文創展示區 攝影 萬慶麗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源泉。如今,東嶽村持續打造文化品牌,引進專業運營團隊,為農副産品“注入”文化符號,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
“週末到光山來看劇” 奔赴一場文化之約
如何在家門口就能品鑒到國內外一流的藝術作品?怎樣才能讓鄉村的孩子過上更好生活?
在司馬光劇院,信陽聚橙大劇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介紹説,光山縣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讓群眾得到實惠,打造“向‘光’而行,‘劇’在光山”文旅品牌,持續培育藝術的種子。
司馬光劇院演出節目單 攝影 萬慶麗
為了更好的發揮文化高地作用,打造看劇文化新業態,光山縣引進深圳聚橙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市場化合作模式,叫響“週末到光山來看劇”文旅品牌,做到周周有新劇、月月有精彩,目前已經演出各類劇目17場(次),開展公益活動4場,內容涵蓋兒童劇、音樂會、魔術、脫口秀等,把文化藝術教育融入其中,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劇院演出平均上座率72.97%,已經吸引了周邊縣區遊客來看劇,實現了文旅品牌引流,帶動縣域旅業、服務業,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河南革命老區正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向更深層次邁進,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