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南陽市召開“建強副中心 打造增長極 奔向新輝煌”系列新聞發佈會鄧州專場。鄧州市委書記鄧俊峰,鄧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繩應勇,鄧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劉紅梅,鄧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魏新果等出席發佈會並介紹了鄧州市“勇擔重任 實幹出彩”的相關情況。
鄧州市是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中等城市和南陽市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佔南陽的11%,人口占南陽的15%,糧食産量佔南陽的五分之一,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和常住人口達到“雙50”(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萬),在南陽各縣市中排第一,體量大、位置重要、城市承載力強,是南陽經濟總量的重要支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幹渠流經鄧州37.4公里,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核心水源區。
作為國家超級産糧大縣(市),鄧州小麥生産在全國、全省佔有重要位置。鄧州扛穩政治責任,堅持“兩藏”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全域”(全域渠灌、全域三産融合、全域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域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守牢“耕地紅線”“糧食生産能力紅線”,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5萬畝、産量穩定在30億斤,為“中國飯碗”貢獻了更多優質鄧州糧。
鄧州市綜合各種條件因素,實現了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的路徑突破,探索構建服裝加工、雨傘加工等近20個“1+N”鄉村振興産業體系,總産值近300億元;實現招商引資承接産業轉移的方式突破,共簽約噴水噴氣織機45370台、合同引資額338億元;建成運營京東(鄧州)智慧物流港,極兔、韻達、圓通等15家知名企業入駐,園區快遞日均流轉10萬單,年産值10億元,二期建成後可達50萬單,年産值50億元,省際區域物流樞紐加速形成。
鄧州市堅持用75%以上的財政支出保障民生、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該市堅持教育優先,新建改建3所高中、新增高中學位1萬多個;深化“三醫聯動”,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獲得“中國中醫之鄉”稱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鄧州市堅持“古城復興、老城改造、湍北完善、新區加速”“四大塊區”一體建設,彩虹橋、三賢大橋、穰城大橋、平安大橋“四橋”橫跨湍河,突破城市空間制約,城鎮化率達到45.4%,城市承載能力在南陽11個縣(市)中穩居第一,成為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最重要的功能補充。
近年來,鄧州市深度融入河南省委“兩個確保”“十大戰略”,把“五聚五提”細化為“八大行動”,全力以赴推向縱深,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2023年,鄧州縣域經濟發展綜合排名河南省縣市第12位,連續多年入選中部百強縣。
“2024年,預計完成生産總值532億元,重回南陽首位,成為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重要的經濟支撐。”鄧州市委書記鄧俊峰表示。(文 王小軍 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