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3號分水口門 用好“南水” 護好水脈(看變化 悟思想)
位於鄭州市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3號分水口門泵站前池。 徐永格 攝
沿鄭州市中原路一路向西,過孔河,一渠清冽的“南水”映入眼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3號分水口門就坐落於此。
“‘南水’通過23號分水口門先流入提水泵站,再由輸水管道送往白廟水廠、柿園水廠,經處理後流進千家萬戶。”1月22日,鄭州市中原區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高峰時段這裡日供水量超過60萬立方米,滿足300余萬鄭州人的“南水”供給。
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鄭州境內共設置7座分水口門,配套7處提水泵站、輸水線路16條、線路總長97.7千米,分別向10座受水水廠供水、4座調蓄水庫充庫。
管城回族區十八里河街道居民潘紅勤是鄭州市最早一批喝上“南水”的居民,回憶起10年多前通水,她笑容燦爛:“‘南水’喝起來甜甜的,水垢也少,從那以後俺家用的就一直是丹江水。”
如今,鄭州主城區90%以上的生活用水都是“南水”。全省“南水”供水範圍已覆蓋12個省轄市市區、52個縣(市)城區和122個鄉鎮,受益人口達3500萬人。
清水潤民,盡顯擔當。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時強調:“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多來,河南省組織實施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建設,落實總幹渠工程防洪風險點“一點一案”,逐一建立南水北調防汛責任人名單,不斷加強巡查、值守,確保幹線工程安全平穩。同時實施泵站、現地設施等專業化隊伍運營管理,開展常態化輸水工程巡線,加強巡查監管“全覆蓋”,確保配套工程安全。
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河南省科學編制、合理確定年度用水計劃,精確調度,嚴格按照調度計劃供水分水。“目前,鄭州、焦作、新鄉、濮陽等市具備了黃河水與南水北調水等多水源儲備,部分水廠建設了配套調蓄池,全省107座供水水廠有70座水廠建設了備用水源,供水可靠性和保障程度不斷提高。”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南水北調成敗關鍵在水質。通過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庫區水行政綜合執法,大力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南水北調總幹渠沿岸生態環境保護,10年多來,南水北調水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Ⅱ類及以上。
持續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今年,全省將抓好總幹渠左岸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沿線8市1區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後續工作,加快推進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驗收,開工豫東水資源配置、觀音寺調蓄等工程,加快推進蘭考、長垣等8縣區配套工程建設,爭取受益人口達到3700萬人。(記者 趙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