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發佈首批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和典型應用場景 AI深層次賦能千行百業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試點路段,通過開展數字化治堵,日均車流量增長8%、擁堵總時長下降40%、平均擁堵長度縮短68%;在內鄉縣牧原肉食産業綜合體,水、料、氣實現了智慧管理,巡檢機器人24小時監測豬舍溫度、濕度等環境指標,用AI演算法診斷豬群健康情況;在週口淮陽區陽光學校AI教室,學生們聽“林黛玉”講《紅樓夢》、與“愛因斯坦”討論相對論,傳統課堂煥發新活力……這些生動場景,正是“人工智能+”浪潮下産業變革的縮影。
人工智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也在塑造著未來發展格局。4月24日,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經省政府同意,河南省發佈首批13個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和53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通過整合算力、演算法、數據等核心資源,搭建政産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重點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規模化落地,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強大引擎。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豐富的應用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具備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優勢和條件。”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提出構建基礎堅實、創新活躍、産業領先、生態完備、應用廣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格局。根據《河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6年)》,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聚焦“四高四爭先”,牽頭面向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熟度高、場景示範性強、賦能帶動效應顯著的垂直行業領域和關鍵基礎領域,開展賦能中心建設。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入選的13個河南省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主要涵蓋醫療、教育、種植、養殖、政務、交通、製造、文旅、文化傳媒等行業人工智能應用,以及智慧語料平臺、科學智慧等支撐性領域。
“這些賦能中心以打造高價值行業應用場景為牽引,以建設‘人工智能+’行業的供需對接紐帶、數據開放樞紐、場景孵化平臺、生態培育中心為定位,承擔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建設高品質數據集、開展場景示範應用、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培育産業創新生態等任務,推動AI深層次賦能千行百業。”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豫信電子科技集團旗下企業獲評科學智慧、政務行業賦能中心。“豫信電科近年來以‘技術+場景’為核心,深度佈局人工智能産業鏈,在算力基礎設施、政務智慧化服務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豫信電子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説,相關行業賦能中心將聚焦“科學智慧”和“政務行業”領域,以“中原智企”大模型為基礎,持續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産業賦能,加速AI技術在政務服務、智慧城市、公共管理等領域應用場景的落地,為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及傳統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業內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目前仍然處在技術擴散滲透的初期。面向未來,河南要更好發揮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深入挖潛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以場景牽引産業、以需求驅動創新,加速成熟場景的規模化複製和推廣,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迭代升級,形成技術支撐、場景牽引、深度賦能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生態,奮力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搶佔制高點、打造新高地。(記者 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