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夜色搭臺,文旅唱戲。夜間旅遊熱的興起,既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折射出經濟的持續繁榮向好。夜遊、夜食、夜購共同構成夜經濟新圖景。河南文旅打出“白+黑”組合拳,持續拓展夜間旅遊消費市場,以夜興城、實現“長紅”。即日起,河南日報推出“夏日經濟夜觀察”系列報道,展現全省各地推動夜經濟發展、增強城市獨特韻味的積極嘗試。
舞檯燈光如星河傾瀉,照亮峭壁上腰繫繩索、揮錘鑿石的“修渠人”。觀眾隨著劇中人物“大壯”的第一視角,遊走在平行時空之中,體會精衛填海的堅毅與紅旗渠建造者劈山開渠的豪邁。
安陽全新推出的大型實景演出《太行·紅日》在“五一”假期場場爆滿。演出以巍巍太行作為天然背景,數字特效與燈光在夜晚交相輝映,生動展現紅旗渠修建的激昂歲月。
“五一”假期,河南省以夜遊為“文旅煥新”突破口,融合光影科技、潮流藝術與歷史敘事,打造“可觸可感”的夜經濟新場景。群眾旅遊休閒活動已從白晝延伸至夜晚,18時至22時成為高活躍度的夜間經濟“黃金4小時”。
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等地推出夜間演藝、夜間集市等旅遊産品,吸引了眾多遊客,夜遊經濟持續升溫。
在星空下露營、在夜裏觀察猛獸是種什麼體驗?5月1日,銀基動物王國打造的1萬平方米星空草原首度開放。這片城市邊緣的森係治愈空間,融合星空觀測、草地露營與萌寵秀場,為都市人群構建起逃離喧囂的詩意棲居地。在夜宿迷失河谷海洋隧道、夜探夢幻動物園等經典項目中,遊客可伴著魚群游動的波光入眠,或在嚮導帶領下觀察猛獸夜行習性,解鎖動物世界的另一面。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夜間旅遊從小到大、由點到面,已經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
河南省依託豐富的文旅資源,圍繞群眾消費需求,通過“科技+創意+沉浸式體驗”,打造出夜遊博物館、星空露營基地、創意燈光秀等夜間文旅新業態,推動文旅與夜間休閒消費深度融合。目前全省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總數達12個,分佈于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焦作、濮陽、濟源等地。
自2020年河南發佈《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夜間經濟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催生了洛陽“古都夜八點”、開封大宋不夜城等一系列品牌項目,夜遊、夜展、夜學、夜健等新興消費方式層出不窮。
面對旺盛的文旅需求,“五一”假期,洛陽多個文博場館取消週一閉館慣例,每日開放時間延長到18時或20時。“博物館延時開放,增加了參觀時間的靈活性,觀眾有更多參觀時段可選擇,也能夠更加充分地欣賞展品。”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熊海峰説。
夜間旅遊激發了社會投資和供給創新,有效拓展了旅遊邊界,極大豐富了旅遊業態。
初夏已至,針對夏日文旅特色,建業電影小鎮將推出一系列的文旅夜場活動以及惠民措施。除了百場沉浸式互動節目,電影小鎮還將用更契合夏日屬性的音樂會、Livehouse以及大型互動夜遊《一路有戲》等夜間演出,滿足遊客需求。
“景區也提前做好了一系列服務措施,通過增加夜間演出的場次、延長營業時間等豐富遊客的遊玩體驗,同時將推出夜遊票等優惠票種,進一步助力點燃夏日夜經濟。”建業文旅行銷中心總經理畢超介紹。
流光溢彩的“夜河南”展現了城市的活力和魅力,魅力四射的夜經濟成為推動城市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無論是充滿創意的夜間演藝、充滿趣味的夜間集市,還是地道的各色小吃、特色的酒吧咖啡館,河南的夜經濟新場景正在不斷涌現,為遊客帶來更加豐富多樣的夜間消費體驗。(記者 郭歌)
專家解讀
如何將“夜間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規劃研究院院長 張祥宇
夜間經濟目前已成為激發城市活力的重頭戲。推動城市夜間經濟發展,應從四個方面發力,將“夜間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一是以文化IP為核心,打造差異化夜遊品牌。基於城市文化基因,挖掘本地歷史、民俗或自然資源,打造品質化、差異化的休閒旅遊街區,培育更多小而美、小而精的文化娛樂空間,延時開放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間。
二是豐富産品組合,創新夜間消費場景。通過整合音樂、體育、社交、療愈等多種形式,強化夜宿、夜宴、夜購等要素服務,形成“夜遊+”生態鏈,打造綜合性城市消費場景。
三是加強科技賦能,營造沉浸式夜遊氛圍。如運用AR/VR技術,再現城市歷史面貌,形成虛實結合的故事氛圍;運用AI、體感交互等,開發夜間互動遊戲,強化夜遊趣味性。
四是加強多部門協同,完善夜間公共服務。開設夜遊專線,延長公交線路運營時間,完善夜間照明、信號覆蓋、信息諮詢、夜間標識等公共服務設施,特別是注重夜間旅遊安全,為夜間經濟兜底。
(河南日報記者 郭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