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佈規劃打造萬億級臨港産業集群 三核引領中原出海
來源:河南日報  |  2025-06-03 09:55:01

河南發佈規劃打造萬億級臨港産業集群 三核引領中原出海

  在週口中心港,益海嘉裏從國外進口的大豆,走水運要比走公路節省30%的費用;在信陽港·淮濱中心港,當地生産的躺椅、圓床、沙發等産品,在家門口就可以坐船出海……“黃金水道”正激活流域經濟。

  地處內陸卻對通江達海唸唸不忘的河南,臨港經濟高品質發展再起新勢。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臨港産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構建“三核引領、五帶協同、多點支撐”的臨港産業發展格局,為未來10年河南臨港經濟發展繪就藍圖。

  《規劃》以2030年和2035年為關鍵節點,從産業發展、平臺載體、對外開放、創新驅動等方面,設定雙階段發展目標。到2030年,臨港産業成為全省臨港經濟、樞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産業規模超萬億元,形成9個以上千億級臨港産業集群;打造3條萬億級臨港産業鏈,培育10家以上“航運豫軍”企業,建成9個以上示範引領臨港經濟區。到2035年,臨港産業規模提升至2萬億元,千億級臨港産業集群增至15個,形成降本增效、港産協同、流域聯動、開放創新的現代化臨港産業體系。

  地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歷史上的中原水運也曾有過輝煌。在業內專家看來,河南發展內河航運有資源、有基礎,尤其近幾年,河南加快推進內河航運通江達海,臨港經濟發展漸入佳境。此次出臺《規劃》,一方面是要補齊“空鐵公”以外的交通短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實現通江達海,深化與長三角地區的産業對接合作。

  週口、信陽、鄭州,成為《規劃》重點打造的三大臨港産業發展核心。其中,週口港是河南內河航運第一大港,2024年貨物吞吐量佔全省的87%以上,前不久,週口還成為淮河流域唯一晉陞“國字號”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河南省提出,週口要立足鋼鐵、糧油精深加工等産業基礎,加快培育現代物流、先進裝備、新材料等産業集群,加強與漯河食品、平頂山尼龍、許昌裝備製造等産業合作,重點承接長三角地區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産業,打造全省臨港産業發展先行區。

  信陽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是中原腹地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今年截至4月21日,信陽港·淮濱中心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7.08萬噸,同比增長152.49%。河南省將高標準打造信陽港,爭創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在省內加強與駐馬店、南陽、商丘等豫東、豫南地區合作,強化食品、建材等産業鏈協同發展;對外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對接協作,構建産業對外開放新高地。

  鄭州作為空港、陸港的承載地,此次《規劃》提出,要高起點規劃建設鄭州港,打造“四路協同”交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點。加強鄭州港與鄭州國際陸港聯動,充分發揮陸路發達、陸水聯運比較優勢,加快推動航空港區四港聯動發展。同時,加強週口港與鄭州港互聯互通,構建立體化集疏運體系,形成多式聯運通道。

  寫好“水運文章”,發展臨港産業,離不開完善的基礎支撐體系。《規劃》提出,實施中部便捷水運出海通道工程,打造“2+8”分層次港口,構建“一縱三橫九支”骨架航道網絡。同時,在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濟源等地,規劃佈局無水港,構築臨港産業腹地支撐點。以主要航道及“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為紐帶,構建多條聯通省內外的陸水聯運大通道,加強港口、無水港集疏運體系建設。

  在此基礎上,立足産業特徵和資源稟賦,著眼發展階段和未來趨勢,重點培育沙潁河、淮河、賈魯河、唐白河、沱澮河五大臨港産業發展經濟帶,構建“1個先導産業+6大類製造業+N個服務業”的臨港産業發展體系。其中,1個先導産業即臨港物流業,重點發展大宗商品、集裝箱、冷鏈物流和能源儲備,推動“公轉鐵”“公轉水”降本增效;6大類製造業即先進裝備、鋼鐵、新材料、食品、輕工紡織、新能源汽車,打造一批千億級産業集群,構建10條重點臨港産業鏈;N個服務業即培育發展港航服務、現代商貿、港口文旅等新業態,打造“智慧物流”“工業旅遊”等新模式,培育臨港服務河南品牌。

  記者注意到,《規劃》還提出支持週口、信陽等打造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臨港經濟區,構建“一體兩翼三圈”佈局。“一體”,即以港口為中心,形成港産城一體化發展格局;“兩翼”,即在航道“兩翼”佈局臨港産業,加速産業集聚,建設流域産業帶;“三圈”,即按照“港口作業、臨港物流區——保稅加工、産業園區——生産服務、衍生産業區”內外次序,圈層式發展臨港産業。同時,推動港口樞紐與臨港物流功能區、臨港製造業園區、臨港商貿服務區等多區域融合發展,打造臨港經濟發展載體。(記者 宋敏)

編輯:薛陽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