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報道(記者 仝瑞勤):步入愚公移山精神展覽館,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就是一座巍然矗立的愚公率子孫“叩石墾壤”主題雕塑,讓人震撼于老愚公帶領子孫後代不懼艱難險阻挖山的力量。
愚公移山精神展覽館內陳列展示 攝影 仝瑞勤
形象的雕塑、迂迴的展廊,生動的圖片、珍貴的檔案……愚公移山精神展覽館共收集照片8800余張、文字資料300多件、實物100余件、視頻6個,把愚公移山精神的起源、發展與偉大實踐及戰天鬥地的英雄歲月、血脈傳承的不懈追求等分不同篇章,通過圖文展示、視頻播放、檔案陳列等多種形式,直觀系統地展示出來。
王屋山上林茂風清、景色宜人 攝影 仝瑞勤
而與之遙相呼應的是東依太行、南臨黃河的王屋山,被譽為“天下第一洞天”,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源於此。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有“天壇倒影”“王母仙燈”等五大天象奇觀和華北地區罕見的原始森林、娃娃魚、金錢豹、銀杏樹、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
夏日時節,王屋山上林茂風清、景色宜人。千年銀杏撐開如蓋綠蔭,古建築飛檐輕挑流雲,群峰在陽光下更顯蒼勁雄渾。山腳下,依託原有村莊景觀而建的精品民宿、咖啡館、露營地內黃杏壓枝、山楂挂滿枝頭,都靜待著遊客前往遊玩採摘。
陽臺宮內古建築 攝影 仝瑞勤
王屋巍巍,濟水湯湯。作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發地,近年來,濟源深挖愚公移山精神內涵,推動文旅融合向深層次、多維度拓展,讓堅韌不拔、久久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注入新時代文旅發展的血脈,一幅“精神為魂、山水為形、康養為韻、富民為本”的文旅融合新畫卷在徐徐展開。
原創音樂劇《愚公移山》演出現場 攝影 張雨晴
圍繞傳承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濟源市打造大型原創音樂劇《愚公移山》,以説唱表演的舞臺藝術形式,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其精神內核;AI全流程動畫電影《愚公移山》,以動漫電影的獨特藝術形式,將AI技術與傳統影視、動畫工藝相結合,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和時代精神的力量。
作為革命老區,濟源整合紅色資源,打造愚公移山精神傳承區、晉豫邊文化體驗區、河防堡壘沿黃休閒區、南太行紅色拓展區紅色旅遊功能片區;依託朱德出太行小道、支援皮徐支隊、陳謝大軍渡黃河等遺址遺跡,開發紅色旅遊線路。同時,濟源依託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奇峰秀水、生態稟賦、道教養生文化底蘊等,將“綠水青山”與“健康養生”理念深度融合,發展培育康養文旅新業態。
大溝河民宿夜景 供圖 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
借勢發力,濟源山區鄉村將自然美景轉化為“美麗經濟”。大溝河鄉村振興示範帶通過整合周邊的自然景觀、民俗文化和農業資源,打造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民俗文化展示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模式;邵原鎮利用特色林果資源,推出集採摘、觀光、果品深加工體驗于一體的鄉村遊線路。
聚焦廣大遊客對美好旅遊體驗的新期待,濟源積極推動文旅産業全面提檔升級,以王屋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核心抓手,全面完善景區的交通、餐飲住宿、服務等,打造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
王屋山風景奇觀 供圖 濟源市文旅投資集團
籃球賽、自行車賽、登山賽等賽事吸引萬千遊客“為一項賽事奔赴一座城”,“中國銀都”的銀錠變身靈動的飾品、餐具遠銷世界各地,那些年小鎮、伊利乳業等成為文藝打卡消費地,“531鐵路公園”工業遺址重煥生機,“黃河古都”和“太行天路”旅遊公路自駕賞景成新潮流……濟源,這座浸潤著愚公移山精神的城市,正以文化為靈魂、以生態為基底、以融合為路徑、以富民為目標,奮力書寫著文旅高品質發展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