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在位於秦嶺東段伏牛山南麓的南陽市西峽縣,萬畝獼猴桃果園連結成綠色長河,山茱萸在峰巒間掀起層層波濤,在這片森林覆蓋率高達81%的生態福地上,連翹、大葉百合、豬苓等林下作物正茁壯成長,演繹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故事。
2024年秋季,西峽縣天地嶺的一片水杉林在短視頻平臺走紅。筆直的水杉林鬱鬱蔥蔥,風吹葉落、遍地灑金,深受戶外愛好者追捧。成就它,離不開西峽縣雙龍鎮東臺子村農民護林員沈紅星數十年的不懈守望。
“師傅,林子好看吧,咱們可一定牢記嚴禁煙火、禁止砍伐、保護環境,這樣咱年年都能來。”沈紅星向路邊的遊客説,“這片林子火了以後,一年四季人流不斷,野營的、避暑的,還有徒步、山地車等運動愛好者。”
圍繞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西峽縣以林長制為抓手,建立了縣鄉村三位一體的森林資源管理網絡。該縣根據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要求,集中資源打造縣級林業工作站,負責全縣林區的動態巡查和案件查辦工作;配套成立鄉鎮林業工作站,夯實編制配備、經費保障、運行規範等陣地基礎,確保鄉鄉有站、站站達標;配備鄉村護林員3100多名,劃定管護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
依託三級網絡,通過廣泛宣傳教育、抓實源頭管理、全覆蓋動態巡查和從嚴打擊涉林案件等綜合措施,西峽縣先後獲得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先進單位、全省林業工作站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在西峽縣太平鎮老界嶺腳下的魚庫村,山茱萸樹下如人高的大葉百合正綻放著碩大的花朵,分外奪目,引得遊客駐足觀望,為鄉村文旅又添一道亮麗風景。
西峽縣太平鎮魚庫村的大葉百合 攝影 王建中
“我們村林木資源特別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7%,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林下套種大葉百合,不僅能美化環境,更能與現有的經濟林種植實現完美融合,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太平鎮魚庫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説,“2025年端午假期,我們的百合粉賣了5萬多元。”
生態有顏值、發展增産值,像魚庫村這樣的綠色致富故事正在西峽縣上演。近年來,西峽縣圍繞“菌果藥旅”四大産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等多種模式,廣泛利用森林景觀、林下空間等資源發展特色産業,總産值超360億元,10余萬名農民端上了“生態碗”,豐富林業資源成為鄉村振興、盤活資源的重要支點。
不僅如此,西峽縣結合資源保護、産業發展,著力開展和美鄉村建設,讓群眾出門見綠、移步入園,享受更多的生態福祉紅利。近年來,西峽縣已建成各類鄉村小遊園、小廣場800多處,營造圍村圍組休憩林、小果園2000多畝,縣鄉村道實現了綠化全覆蓋,鄉村面貌發生巨變。2024年10月,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山區片區)現場會在西峽召開,西峽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入選全國典型案例。(文 王小軍 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