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工作場景1:1還原校內,無需課外實習即有工作體驗。坐落于岐黃文化發源地的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會怎樣寫好産教融合、人才培養的特色答卷?6月12日,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河南教育行大型融媒體採訪團的50余名記者走進該校,實地探訪、座談交流。
實訓實景進校園
産教融合育人才
假牙的製造需要幾道工序?中藥炮製過程中有哪些環節值得注意?如何針對性護理好老年人群?……在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學生們無需校外實習,即可獲得工作實感,率先掌握相應技能。走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該校把各類實訓室搬進校園中,把實際工作場景1:1還原到教學過程中去。
參觀了鑄造、噴砂、烤瓷等工序的實訓室,接下來採訪團一行走進口腔醫學教室,只見學生們正一個個拿著牙床模具固定假牙。“當前開展的全口義齒工藝技術課程中,僅依靠教材講授存在明顯局限。”該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劉佳峰向記者介紹,“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領域,口腔醫學教育必須強化臨床技能訓練,通過反復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夯實專業能力,確保其未來從業時能迅速適應崗位需求。”
據了解,該校已建立起覆蓋多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除口腔保健實訓室外,還配套建設了老年照護實訓中心、醫學影像實訓基地(含CT與核磁設備)等專業實訓場所。這些教學空間均按照真實醫療場景1:1比例設計建造,通過高度倣真的環境創設,構建起産教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教學模式,有效縮短了課堂理論與臨床實踐的距離。
探索創新模式
深化交叉學科與文旅融合
“這是我們的扎染作品,是完全使用中藥——梔子進行染色的。採用多道工序進行固色,出來的産品既實用美觀又對人體無害。”中藥炮製實驗室內,中醫藥專業學生辛穎詳細介紹了中藥扎染的程式。
據悉,憑藉新密地區得天獨厚的中藥資源稟賦,學校全力構建覆蓋中藥全産業鏈的專業體系,推動中醫藥教育與地方産業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學校開設了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與本地優質藥材基地緊密合作,以密二花和密艾等道地藥材為依託,積極開展GAP種植實訓,將道地藥材保護與傳統炮製技藝有機結合,打造從田間到藥房的全鏈條人才培養模式,為中藥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專業設置上,學校還設立了中醫養生學和老年護理專業,充分利用黃固寺村社區資源,打造“教醫養結合”的實踐基地。該基地將《黃帝內經》養生理論與社區服務場景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了真實且多元的實踐平臺,助力學生在社區健康服務領域積累豐富經驗,為老年群體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在專業體系建設上,學校實現了全週期專業覆蓋,縱向貫通“種植→加工→臨床→康養”産業鏈,橫向拓展中醫兒科、婦科、老年醫學等細分領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專業佈局。同時,學校積極探索交叉學科試點,開設“中醫藥+旅遊管理”專業,精心設計岐黃文化研學路線,為新密文旅融合戰略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
“以新密中藥資源為支點構建的全産業鏈專業體系,是學校服務地方經濟、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要舉措。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産教融合,培養更多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為新密地區中醫藥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副校長盛賓説。
“雙千工程”揚專業優勢
“鄭醫貢獻”賦能地方産業
“學校計劃與1000家教學醫院、1000家醫藥企業建立深度合作。”2025年上半年,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地方合作處(國際合作處)處長鄭進表示,學校在完成“雙百工程”基礎上,提出了“雙千工程”目標。
所謂“雙千工程”,就是該校將與1000家醫院,1000家醫藥衛生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達到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
該校所在地新密市被譽為一座天然的中醫藥博物館,現有中藥材種植園區60余家,種植品類達170多種,産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
為助推新密市中草藥種植的區域性發展,學校立足地方特色資源,由藥學院牽頭,以新增專業“中草藥栽培與加工”為重要抓手,精心佈局、精準對接,致力於為新密市中草藥種植産業注入高校智慧與專業力量。
學校將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和科研優勢,深入挖掘新密市中藥材種植的潛力和價值,結合地方實際需求,科學規劃專業課程與實訓體系。通過開展産學研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組織技術培訓等方式,為當地培養高素質的中草藥種植與加工專業人才,提升中藥材種植的科學化、規範化水準。
鄭進表示,學校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以“中草藥栽培與加工”專業建設為契機,為新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鄭醫貢獻”。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産業與地方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新密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草藥種植産業集群,開創校地合作新局面。
智慧平臺賦能教學
推動教學實踐“彎道超車”
“今天採訪過程中,學院中醫藥專業群優勢及鮮明特色令人印象深刻,教學新理念尤其是新設備使用讓人眼前一亮。”媒體座談中,大眾網記者楊濤這樣説,
實際上,該校積極將數字技術引入實際教學過程中。例如在模擬藥房實訓室的中藥櫃,學生們只要任意抽出其中一個藥鬥,電子螢幕上就會自動顯示出該中藥的産地、性味歸經等;同時採用VR設備,設置野外採藥等多樣化場景。
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副校長盛賓稱,學校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新增中醫藥大數據和AI輔助診療課程,開發“岐黃智慧雲平臺”。據悉,該平臺通過模擬經典方劑配伍,以現代科技手段活化古籍驗方,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為學生提供前沿的學習資源和技術支持,助力學校在中醫藥教育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何心悅 莫韶華 李思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