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文旅“煙火”烹出民生“美味”
來源:河南日報  |  2025-06-23 09:08:29

  原標題:文旅“煙火”烹出民生“美味”——開封文旅觀察之二

  青磚黛瓦間,茶香與笑語交織;老字號店舖內,古法技藝煥新;粧造館裏,雅致宋服流轉千年風華……開封,這座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城,正以文旅為筆,在市井煙火中勾勒著民生産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

  “這裡佈局很別致,每一處細節都獨具匠心,仿佛融進了宋代生活。”盛夏,清風伴著蟬鳴,在半畝園“海棠花語”民宿的庭院裏,山東遊客陳憶娟身著宋制錦服,輕揺團扇,在涼亭中悠然品茗。

  民宿老闆帥旭穿梭在回廊下,忙著安排新到的遊客入住,“年均65%以上的入住率,節假日一房難求”。

  在開封,文旅産業是“詩與遠方”,更是深深紮根于百姓生活,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強勁動力。

  龍亭區,作為開封文化旅遊核心區域,正以“城市即景區”的理念,打造“全市最具特色的城市民宿群落”。區委書記李濤介紹,他們以半畝園為龍頭,對標國家甲級民宿標準,精心培育了松間吾舍、大美別院、泊雲尚院等中高端民宿品牌。2024年以來,全區新增精品民宿350余家,盤活了景區周邊90%的閒置房屋,讓沉寂多年的老宅院重煥生機。

  統計信息顯示,龍亭區在冊民宿已超1000家,2024年接待遊客突破110萬人次,帶動旅遊綜合收入逾5億元。

  民宿産業的繁榮,不僅為遊客提供了高品質的住宿體驗,更促進群眾增收致富。58歲的李女士曾是一名下崗工人,她將位於景區附近的宅院改造成民宿後,月入過萬元。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居民參與,開封城內,一處處閒置資源正轉化為群眾的“財富之源”。

  開封的老字號通過煥新發展,走出了賦能百姓生活、撬動民生産業的一條新路。

  “製作花生糕,火候和配比都有講究,差一絲一毫味道都不對。”在包公湖畔百年白記店舖裏,第四代傳人白建超向顧客介紹花生糕的製作要點。

  這個始於1912年的老字號,在堅守古法的同時大膽創新,推出了低糖系列、文創禮盒等産品。“很多年輕人專門來買,説這是‘國潮零食’。”白建超説。

  創新不僅讓老字號重煥生機,更直接創造了就業崗位。如今,百年白記在開封擁有12家門店,員工300余人,並在北京、江蘇、安徽、江西等地開設了20多家省外門店。

  王先生也是老字號創新發展的受益者,他偶然看到百年白記招聘便報了名。“不僅學到了傳統技藝,更有了穩定收入。”王先生已能獨立製作多種糕點,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

  古城街巷間,老字號店舖的招牌在新時代越發鮮亮。百年白記、興盛德、王大昌、張記麻花等紛紛擁抱青春與時尚,在市場大潮中重塑IP。

  在汴梁八景糕點坊,空氣中瀰漫著芝麻、桂花、豆沙、玫瑰等食材的馥鬱甜香。墻上汴梁八景的精美畫卷,與櫃檯內錯落有致的糕點相映成趣——繁臺春色、鐵塔行雲、金池夜雨、州橋明月、梁園雪霽……

  “汴梁八景中式糕點,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口味,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糕點坊負責人趙珈瑩介紹,汴梁八景糕點坊依託開封八景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現有42家門店,員工380余人,其中35%都是再就業人員。

  當傳統美食的甜香在巷陌間縈繞,另一股文化熱潮亦在涌動,給古城增添新場景。

  龍亭湖畔的“綾錦閣”漢服館內,十幾個化粧臺前坐滿了顧客,化粧師正為她們精心打造“宋制高髻”“珍珠粧面”。

  “太驚艷了,感覺自己就是大宋美人。”遊客周琳在鏡子前轉了個圈,開心不已。

  店老闆曹偉傑,一年開了3家粧造店,節假日生意火爆,不少化粧師月薪過萬元。

  目前,僅龍亭區各景區周邊的漢服粧造店就有300多家,帶動攝影工作室、文創店蓬勃發展。

  民宿管家、粧造師、探店達人、旅行攝影師、宋式點茶師、家庭醫師……因文旅新業態改變著傳統市場格局,新職業、新崗位紛紛涌現,眾多年輕人如魚得水。開封一些職業院校抓住機遇,針對這些新業態、新職業開設了技能培訓課程。

  從民宿經濟的蓬勃興起,到老字號企業的創新突圍,再到漢服經濟的繁榮發展,開封以“文旅+産業”的雙向賦能,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成為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行走在開封的街巷間,不僅能感受到八朝古都的厚重,更能感受到鮮活的民生脈動。在這裡,文旅産業織就了一張以文興業的“民生網”,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文旅融合發展的紅利。(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

編輯:蔣碩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