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開封在煙火氣中甦醒。街巷深處,羊肉湯的熱氣氤氳升騰;古城墻下,祥符調老藝人清亮的唱腔穿透薄霧。及至暮色四合,汴河畫舫穿過粼粼波光,槳聲燈影裏,千年曆史與現代繁華悄然交融。這古城的煙火,早已升騰為開封人心中對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的深深依戀與認同,浸潤著日常。
作為八朝古都,文旅産業在開封早已超越經濟範疇,成為滋養心靈的精神養分、提升品質的生活方式、促進和諧的情感紐帶。市民古城墻下閒話家常,遊客清明上河園“穿越”千年,老字號的傳統技藝與年輕人的創意表達碰撞,歷史街區的青磚黛瓦映照現代生活的斑斕多彩,“主客共享、古今交融”的幸福畫卷徐徐鋪展。
開封人縈繞心間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既來自味蕾的滿足,亦浸潤著宋風雅韻的文化底氣,深植于開封高品質發展的踏實步履與可觸可及的希望圖景中。
漫步于書店街的青石板路、馬道街的百年商鋪、復興坊的傳統院落,濃郁的開封韻味撲面而來。市民李先生感慨:“帶外地朋友逛老街,看非遺展演,聽街頭票友唱《穆桂英挂帥》,總能想起兒時隨長輩趕廟會的情景。”這份對老城根脈的依戀,如今正以更加鮮活的姿態融入現代生活。
在清明上河園、萬歲山武俠城,身著宋服的年輕人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書店街的宋代點茶,茶筅輕拂間盡顯東方美學雅致;非遺市集上,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吸引親子家庭在指尖勞作中感悟文化傳承。“這不僅是遊玩,更是與歷史的對話。”遊客張女士道出心聲。
“外地的朋友都羨慕我住在開封,出門就能逛衚同、遊景區、看演出、品美食。”市民陳先生的生活,折射出開封文旅供給的迭代升級,從基礎觀光到深度體驗,從單一業態到多元融合,科技與歷史的碰撞、傳統與時尚的交融,既滿足了遊客對“詩與遠方”的嚮往,也為市民打造了觸手可及的美好。
“幸福文旅”畫卷的繪就,正是開封“全域旅遊”理念的深度踐行和政府服務效能的持續精進。
在宋都古城保護利用中,開封城墻經系統性修繕,化身“城上覽勝研學、城下環道暢行、城外汴水揚波、兩側芳園疊翠”的生態旅遊帶,成為文化地標;宋都古城水系城內“六河連五湖”、城外“一渠通六河”,串聯古城景區,形成環古城水系文旅圈,讓生活與旅行無縫銜接。
在城市更新中,宋都禦街、龍亭湖駁岸、包公湖碼頭煥然一新;金明池遺址公園再現“蓮池聽雨”詩意的同時,巧妙融入了現代景觀設計和時尚休閒元素,成為兼具古韻與新潮的城市會客廳;書店街、順河坊等歷史街區和歷史風貌區實現空間、業態、人文多維活化,讓老街重拾人間煙火氣;工業遺存“糧食五庫”變身為“糧倉潮玩街區”,背街小巷蝶變“花街”,公園綠地星羅棋佈,目之所及,綠意蔥蘢。這種“微更新”結合“大設計”的理念,讓城市街頭幾步一景,市民與遊客共賞四季繁花,同享宋式“慢生活”,在街巷風景中感受文旅惠民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城市面貌的煥新升級與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相得益彰。政府部門服務意識不斷增強,辦事效率顯著提升,為文旅項目落地生根、企業創新發展營造了更加適宜的土壤。更多優質文旅項目看好開封、紛至遝來,新項目、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為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讓開封人真切感受到家鄉蓬勃向上的脈動。
尤為可貴的是,開封將文旅發展與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開封府景區每日上演《包公斷案》,在吸引遊客的同時,也成為市民接受“清正廉明”教育的生動課堂;天波楊府裏,遊客們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刻感受楊家將的忠義;岳飛廟中,“精忠報國”的故事代代傳頌,厚植家國情懷。這些文旅場景,既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潤空間,讓文化自信從歷史深處走來,融入現代人的精神家園。
從煙火街巷的鄉愁記憶,到宋韻雅集的心靈浸潤;從文旅業態的煥新升級,到主客共享的品質生活;從城市風貌的精緻蝶變,到發展藍圖的廣闊鋪展,開封在古城肌理間鋪展開新時代的幸福答卷。(開封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岳蔚敏 河南日報記者 湯傳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