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店”更有戲 各地影視人紛紛“鄭”扎堆
來源:河南日報  |  2025-07-03 09:33:03

  原標題:“豎店”更有戲 各地影視人紛紛“鄭”扎堆(打卡!河南“新機位”)

  6月28日20時許,夜幕低垂。鄭州市金水區大志影視基地內,依然燈火如晝。4個劇組同時在30多個精心搭建的場景中穿梭拍攝。光影躍動,機器嗡鳴聲、場務腳步聲、導演指令聲相互交織,勾勒出一幅繁忙的創作圖景。

  “男主、女主就位,準備走戲!”“90後”天津籍導演張鐿瀟的短劇當天正式開機。為了趕進度,他晚上只用10分鐘扒拉了幾口盒飯,便重新坐回監視器前,當天的目標是完成36場戲的拍攝任務。

  “上個月來鄭州勘景,一切都太震撼了。真可謂‘人人成演員,處處變場景,所遇皆劇組,滿眼全豎屏’。”張鐿瀟曾輾轉于浙江橫店、北京拍攝網劇、廣告片,如今拉著團隊來到河南變身“鄭漂”,成為鄭州日新閱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簽約導演。“下部劇已經預定上了,後期我準備在鄭州租個房子。”他説。

  當橫店的“橫屏”傳奇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時,鄭州已悄然崛起為中國的“豎屏之城”。大量年輕人正穿梭在鄭州的片場,為“短劇之都”注入新鮮血液。

  29歲的洛陽小夥陳雲軒就是其中之一。在鄭州市中牟新區鯤鵬小鎮的一棟寫字樓裏,由他作為特約演員出演的一場“商戰對決”戲在沙盤模型前開拍。導演一聲“Action”,陳雲軒瞬間進入狀態——臺詞交鋒、眼神對峙、摔文件離場一氣呵成。

  陳雲軒原本在橫店跟著劇組做演員助理,偶爾也客串下角色。“鄭州在短劇界成為‘新頂流’,這邊劇組多、節奏快,收入也更穩定,關鍵是離家近。”陳雲軒説,近段時間,從橫店轉戰鄭州的演員“沒有上千也有幾百人”。

  這片曾以“中原糧倉”“交通樞紐”聞名的土地,如今正以全國短劇産能前三的身份改寫産業版圖:日均近百個劇組同時拍攝,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微短劇拍攝基地10余家,發展微短劇企業千余家,吸納固定從業人員超5萬人。更引人注目的是,大批來自橫店、北京、成都的影視人正遷徙至此——他們追逐的,是怎樣一片新熱土?

  在鄭州天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夢琛看來,鄭州的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劇組設備、演員、物料分分鐘都能到位。此外,鄭州場地租賃、人力等綜合成本較低,一部微短劇拍攝週期最短僅需3天,每分鐘製作成本可控制在2500元左右。同時,鄭州人才儲備充足,部分高校開設微短劇及相關專業,年培養人才數萬名,大量畢業生及影視從業者涌入微短劇行業。

  “除了‘性價比高’有口皆碑,我省網絡文學資源豐富,網文作家數量和年度新增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是微短劇劇本創作改編的重要來源。再加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拍攝場景豐富、取景條件優越,尤其一大批響噹噹的知名文旅資源,為短劇創作提供豐富素材和靈感,這都是河南微短劇産業發展的優勢與底氣。”河南省廣播電視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負責人説。

  “豎屏裏的河南新故事,正在刷爆全國手機螢幕。借助移動互聯網,更多人通過微短劇看到一個鮮活立體的鄭州、富有溫度的河南,‘年輕鄭’的活力、創造力充分彰顯。”業內資深人士、一夜成名影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龍説,從劇本創作、現場拍攝,到後期剪輯製作、上線宣發,鄭州微短劇已然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

  “機會在哪,人就在哪。”演員簽約量又創新高、拍攝基地檔期爆滿、從業者薪酬持續攀升……微短劇這片藍海,正吸引著眾多創作者、投資者與技術人才紛至遝來,用腳投票。“橫店劇組‘中原飛’,鄭州‘豎店’更有戲”的産業新圖景,由此生動鋪展。

  夜深了,大志影視基地的喧囂漸歇。道具組在清點器材,場記在整理分鏡,張鐿瀟與幾名年輕導演圍坐在監視器前回看拍攝素材,螢幕的微光映亮他們興奮而專注的臉龐。窗外,一輛輛滿載著設備器材、服裝道具的運輸車駛離,車尾燈匯入城市的車流,奔向各處等待開機的片場。

  燈光亮處,新鄭州的故事正被書寫;星河璀璨,這片熱土的“戲”,才剛剛開場。(記者 宋敏 王歌)

編輯:蔣碩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