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展廳內的機器人。河南省科技館供圖
“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去?”面對認識自己這個命題,科技館正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科學和全面的視角。近日,河南省科技館智慧人類展廳和人工智能展廳開放團隊預約,兩個全新展廳一個講述人類文明的演化歷程,一個聚焦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以互動體驗為核心,給參觀者提供一場融合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科技的科普探索之旅。
8月6日,一支來自商丘睢縣的學生團隊,成為當日首批參觀這兩個新展廳的觀眾。
一件件精美的展品、一個個生動的互動體驗區,瞬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學生們穿梭於時空長河,觸摸生命演化的脈動——從揭示生命起源奧秘的“米勒實驗”,到展示複雜神經元網絡的“神奇大腦”;從“一起來狩獵”中人類生存工具的演變,到“天下第一屋”凝聚的遠古智慧結晶;從“華龍一號”模型展現的現代能源偉力,到“中醫中藥”與“豫劇臉譜”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密碼,每一步都踏響著人類文明傳承的堅實足音。
在智慧人類展廳,科技輔導員劉美麟介紹,展廳以我們從哪來這一主題展開,展示內容結合黃河文明與河南特色,圍繞智慧詮釋人類從生命起源到逐步適應環境、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再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歷程。展廳入口設置了甲骨文演化裝置,螢幕上可自由選擇十二生肖或圖形,點擊後,上方將依次點亮對應文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到楷書、簡體字,清晰展現出漢字的歷史傳承。
人工智能展廳則以“AI,與你同行”為策展主題,圍繞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展示人工智能的想像、誕生、發展、成熟與思考,以及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讓公眾體驗人工智能在生活、工作、醫療等領域取得的成就,感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與挑戰,暢想人工智能的未來。
參觀中,即將成為睢縣河集鄉第一初級中學初一新生的張晉興奮不已:“我了解了人體的奧秘,還體驗了和機器人下棋,感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另一位同學則驚嘆于“神奇大腦”的複雜:“原來每次思考都有億萬顆‘星星’在我腦袋裏跳舞!”
老師和家長們則從更深層次解讀這場旅程。一位學生家長對“華龍一號”模型與中醫展區感觸頗深,她表示:“尖端科技與傳統智慧在這裡毫無隔閡地對話,這正是孩子們未來最需要的文化自信根基。讓他們了解來路,才能更堅定地開拓前路。”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技館自2023年試運行以來,憑藉豐富的展品和獨特的展陳方式,目前接待觀眾已突破600萬人次。
“作為中原科普版圖上的新亮點,智慧人類展廳和人工智能展廳的試壓開放,將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提升服務品質,為更多觀眾帶來高品質的科普教育體驗。”河南省科技館副館長李莉説。(記者 師喆 實習生 金玉茹 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