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麥産業鏈聯盟揭牌成立 讓小麥種得好賣得好用得好
來源:河南日報  |  2025-09-15 10:10:07

  原標題:河南小麥産業鏈聯盟揭牌成立 讓小麥種得好賣得好用得好(科技賦能 鏈上生花)

  中原熟,天下足。“每年只要河南小麥豐收了,全國夏糧豐收就有基礎,國家口糧絕對安全就更有保障。”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曾言。

  這句話,精準點出河南小麥“壓艙石”的分量——作為全國小麥生産第一大省,每4粒中國小麥中就有1粒來自河南。

  為切實扛牢這份“保糧安”的責任,破解産業發展痛點,河南省再推關鍵舉措。9月11日,在第五屆鄭州·中國好糧油産品及機械設備技術交易大會開幕式上,河南小麥産業鏈聯盟正式揭牌成立。

  未來,該聯盟將建強“富民鏈條”,推動河南省小麥産業從“高産”向“高質高效”轉型,讓千萬種糧農戶共享産業增值紅利。

  困境:産量全國第一,産業鏈亟待建強

  作為全國第一小麥生産、加工大省,河南的家底足夠厚實:小麥産量佔全國1/4以上,年加工量超3000萬噸,生産了全國1/3的速食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三全、思念、白象等龍頭企業聞名全國。但是,也面臨短板。

  “專用小麥品種自給率不足50%,麵包粉原料大多依賴進口;精深加工率僅15%;胚芽等副産物利用率不足20%。”該聯盟輪值理事長單位省儲備糧管理集團黨委書記王玉田直言,亟待通過産業鏈升級,破解“大而不強”的困境。

  聚焦:三年目標鎖定“四大維度”

  破解痛點,聯盟將成為關鍵抓手。省小麥産業鏈聯盟的成立,是落實《河南省鄉村富民産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具體舉措,將加快小麥産業鏈提質增效、促進河南省鄉村富民産業高品質發展。

  郭天財表示,作為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將和其他專家一起,為小麥産業發展注入科技動能,“讓科技成為小麥産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根據規劃,下一步聯盟將以科技創新為先導,聚焦四大維度:

  産業規模再突破: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依託專用麵粉、功能食品等新特優産品,總體産業規模力爭達到2500億元。

  産業能效再提升:精深加工率提高至35%,副産物利用率超50%,推動産業鏈增值超200億元。

  富民成效再深化:訂單履約率穩定在90%,帶動100萬農戶增收,實現戶均種糧收入持續增長。

  品牌價值再升級:打造“豫麥”區域公用品牌,培育3個年産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

  破局:全鏈條發力破解“增收難”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聯盟的答案是“全鏈條突破”。

  在技術攻關端,“我們會聯合河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培育富硒等專用小麥品種,爭取把專用小麥品種自給率提升至80%”。王玉田介紹,加工環節將開發膳食纖維等功能産品,提升副産物附加值;推廣智慧烘乾等新技術,降低25%能耗,既綠色又高效。

  在富民機制上,聯盟拿出了“真金白銀”的方案。王玉田説,要大量培訓職業農民,還要設立産業發展基金、向種植戶提供貼息貸款,解決種植端“融資難”問題。

  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省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曉鵬強調,聯盟要“加快整合‘政産學研用金’各方力量”,如與市場管理部門合作,加大“豫麥”地方標準的實施力度,統一標識和溯源認證,助力産品佔領高端渠道;與海關部門合作,建立出口“綠色通道”,提升河南小麥製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落點:不止于“種好糧”,更要“富農民”

  河南小麥産業已從單一生産,邁向“種、管、收、加、銷”全鏈條融合,而省小麥産業鏈聯盟的目標就是建強“富民鏈條”,讓農民分享更多産業增值收益。

  “促進鄉村富民産業發展是聯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王玉田強調,聯盟將完善架構、壯大力量,多措並舉,推動企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如“保底收益+二次分紅”模式,龍頭企業按較高的利潤返還農戶,“讓種糧農民獲得更大的收益,真正實現‘糧豐民富’”。

  從“天下足”到“百姓富”,河南小麥産業轉型將以全鏈條貫通為脈絡、以“四專”(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為核心,借産業化聯盟推廣種植優質小麥,打通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從“保供給”向“增效益”跨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記者 李若凡)

編輯:蔣碩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